近年來,農村地區的農業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與城市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為更好宣傳農耕文化,團隊化抽象為具體以巢湖市經開區花山小學的學生為主體進行農耕文化宣傳,7月1日上午8點,巢湖學院“我是小農人”農耕文化宣傳團到達本次調研的第一站。目的為引導學生了解和學習中國傳統農耕文化的知識,培養學生熱愛農業、熱愛家鄉的情感。從而使他們從小樹立起熱愛家鄉、保護農業的意識,培養他們愛農愛農愛家鄉的情懷。在這場農學宣傳支教活動中,通過親身參觀實踐、講座以及現場指導,小朋友們對于如何推動農業現代化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
7月1日,我們開展了三項活動,分別為農耕文化進校園宣講活動,“農心護童心,農意伴成長”文化趣味行活動,以及農耕文化宣傳之填色活動。
(1)農耕文化進校園宣講活動
團隊成員通過PPT、視頻等多種方式,從農耕工具的演變,農耕文化的起源、發展和影響和重要性等多方面向小朋友們講解農耕文化,充分將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展現在小朋友的面前。小朋友們認真聽講,對于團隊成員提出的問題積極回應,有著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在這次活動中,我們向同學們介紹了新型肥料的使用方法、灌溉設備的運作原理以及病蟲害防治措施等。通過學習這些知識,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和污染,并有效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產量。例如,在玉米種植過程中,可以使用有機肥料來代替化學肥料,這不僅可以減少對土壤的傷害,還能提高玉米的品質。同時,通過科學合理地運用灌溉設備,可以更好地節約水資源,避免因為過量灌溉導致的土壤鹽堿化問題。這些先進的種植技術不僅提高了農民的種植效益,也保護了生態環境。

(2)“農心護童心,農意伴成長”文化趣味行活動
團隊成員在班級門口確認好活動的材料和講稿后,進入二年級一班的教室。小朋友們熱情的向志愿者打招呼,歡迎團隊成員的到來,團隊成員也熱情回應。隨著“叮叮叮”的上課鈴聲,志愿者開始“鋤禾日當午”的相聲表演,團隊成員繪聲繪色的表演,將農耕文化的含義和特征充分表現了出來,小朋友聚精會神的觀看志愿者的表演,為團隊成員的栩栩如生的表演熱烈的鼓掌。在一句謝謝大家的觀看后,小朋友主動提出問題,表演相聲的團隊成員耐心回答,幫助他們更好的了解農耕文化的精髓。

(3)農耕文化宣傳之填色活動
團隊成員通過多種形式宣傳了中國農耕文化里蘊含的深厚文化內涵與歷史淵源。課堂上窗外細雨,伴隨著上堂農耕文化的宣講課的結束,志愿者們把準備好的填色卡紙和蠟筆分發給每一位小朋友。通過填色的方式將“農耕文化”的相關內容展示出來,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讓同學們參與進來,通過填色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農耕文化”的理解和感受,這是活動部分成果的展示。

(4)勞動教育實踐活動
7月2日,團隊成員帶領同學們進行體驗農耕生活。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很多孩子都缺乏與自然親密接觸的機會。為了讓小朋友更好地了解農耕文化和培養對大自然的熱愛,團隊成員帶領小朋友們進行參觀農場,組織小朋友參與農作活動,如播種、施肥、收割等,讓他們親自感受到農耕的辛勞和樂趣。為他們介紹農產品加工,如制作醬油、豆腐等,了解食物的來源和加工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