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了解吳堡縣文化旅游項目,發揮文旅融合效應,助力文旅產業鏈發展。近日,動科學院赴吳堡科技支農助力鄉村振興服務隊走進吳堡,以采訪調研、體驗工作項目為主要調研手段,了解文旅產業發展情況,分析現存問題,結合媒體平臺多途徑宣傳,為當地鄉村振興工作建言獻策。
追溯紅色記憶,體悟紅色文化
毛澤東東渡黃河紀念館是為紀念1935年10月毛澤東同志率領中央紅軍從陜北渡過黃河,進入甘肅境內,開始長征的歷史性轉折而建立的。通過圖片、文物、模型等形式感悟毛澤東同志在陜北期間的重要活動、東渡黃河的艱難過程、長征路上的英雄事跡,深刻感受了毛澤東同志和中央紅軍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下,堅持革命理想,不畏強敵,勇敢斗爭,創造歷史奇跡的崇高精神。
圖為服務隊全體成員參觀毛澤東東渡黃河紀念館
依托生態環境,探索多彩文旅項目
黃河二磧,黃河中游最大的河灣。據了解,二磧大壩是中國第一座黃河水利樞紐工程,建于1958年,是一座高達40米、長達500米的混凝土重力壩,具有防洪、灌溉、發電等功能。同學們登上二磧觀景臺,俯瞰了黃河兩岸的壯美風光,體驗了黃河文化的深厚底蘊。奇石館,展示各種奇形怪狀的石頭的博物館,這里的石頭有的像人,有的像動物,有的像花草,有的像山水,各具特色,已經成為了吳堡縣乃至榆林市的一張名片。它不僅是一座博物館,也是一座藝術殿堂,更是一座文化寶庫,值得每一個愛好自然和文化的人去探索和欣賞。
圖為隊員們黃河二磧合影
圖為隊員們參觀奇石館
探索千年古城,打造特色風景線
吳堡石城位于吳堡縣城東南約10公里處,是一座由天然巨石圍成的古城,始建于唐代,是當時西北邊陲的重要軍事要塞,也是商貿和文化的交流中心。明清時期,吳堡石城曾經是陜北四大名鎮之一,享有“小北京”的美譽。同學們參觀了吳堡石城內的古建筑、古街巷、古民居等,感受了古城的魅力和歷史滄桑。他們還與當地的居民、維護工作者、旅游從業者等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訪談,了解了他們對于古城保護和發展的看法和建議。團隊成員張皓元談到:吳堡石城是一座值得珍惜和傳承的歷史文化遺產,也是一座有著無限潛力和前景的生態旅游資源。
圖為服務隊隊員們石城合影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文旅融合發展成為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抓手。本次調研與服務活動以鄉村文旅產業為切入點,是青年大學生扎根農村,推動鄉村文旅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偉大事業的一次典型實踐。通過此次社會實踐,實踐隊員們表示要更加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為加快推進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