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胡麗文)為了更好地了解到水吼老街文化以及發揚水吼老街精神,淮北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2022級信息安全專業胡麗文同學積極響應淮北師范大學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賡續百年黨史血脈,傳承時代模范精神”的號召,于2023年7月15日來到了水吼老街進行參觀。懷揣著激動的心情,抱著學習的心態,志愿者于7月15號早上十點抵達了水吼,繞過彎彎小路走過石橋,直到看到一塊標牌上寫著“水吼老街”四個大字,“千年石板街,百年老碼頭”一行字靜靜陳述著老街的歷史,宛若時光的洪流靜靜淌過。
水吼鎮位于皖文化發源地潛山市西部,毗鄰天柱山,因境內河流落差大,水聲如雷鳴獅吼而得名。明嘉靖年間,開始有了“水吼嶺”的說法。明清時期,開始形成水吼老街,并建有官道。方志稱:老街之外,潛河奔流,水吼之聲不絕于耳;境內兼有大關嶺,小關嶺,烏石嶺等,故以“水吼嶺”之名傳之久遠。水吼老街依山而建,瀕臨潛河,狹長而小巧,袖珍且玲瓏。走入老街,映入志愿者眼簾的是層層疊跌的山巒圍繞著這里充滿年代感的房屋,清澈的溪水在樹蔭下緩緩流過,綿延著人與自然的生生不息,頗有山清水秀之感,越往里走便越發能清晰體會到歷史的厚重感。蜿蜒的石板路上散落著曾經的老建筑和古跡遺存,站在高處,給人以一覽眾山小之感。而石板路縱貫東西,寬丈余,雖名曰石板而并非石板,實則全由一個個二三百斤的河卵石鋪就而成。據居民講,村民們從河中挑選大河石抬回來將河卵石相對平整的“大面”朝上,不很規則的“小面”朝下依次擺放,然后用沙石泥土填充夯實,久而久之形成了石板街。老街保存完好,基本上保留了房屋的原有風貌,曾經的繁華寫在老街的石板路上,步履蹣跚的老人緩緩在街上走著,佝僂的身子仿佛一只碗,盛滿了在老街上流淌過的光陰,與老街凝結成一幅古韻的畫。石板路兩旁的房屋紅磚青瓦,寫滿歲月悠長,尚存若干舊式鋪面,木板樓、木板梯和雕花木窗,老郵電局上的對聯還依稀可見,留下了當年喧鬧、繁華的痕跡。轉角的墻上寫有毛澤東的《戰爭與戰略問題》,黃色的字跡已有些許斑駁,但曾經走過的道路卻在志愿者眼前變得清晰可見,曾經的思想如今在志愿者的眼里依然閃閃發光。另一邊街側有一條巷道,順級而下便可見數米寬的河水向遠山靜靜流去,遠處兩側架起了高高的橋梁,零星的人家錯落在連綿不絕的山脈中,天光云影,清波蕩漾,視野瞬間變得開闊起來。
依山筑街,三面環水,自成半島,山川秀美,老街一度成為潛河水上運輸的中轉站,也是當地農副產品生產生活資料的集散地。那時竹筏穿梭,商賈云集,裝裝卸卸,來來往往,扁擔悠來木杵敲,你吆我喝聲好不熱鬧。“千年石板街,百年老碼頭”是早期徽商憑借300里皖水潛河和經營大宗貨運的水陸樞紐,是太平天國陳玉成將軍抗擊長茅的戰場,是皖西南土地革命和抗戰的風暴中心,更是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曾經生活和戰斗過的地方。而如今的老街更添了幾分古樸滄桑的感覺,但卻衰而不敗,老而不破,更像一處世外桃源,綠意彌漫。老街附近更有蓮花石,蓮花河與黃公寺,峭壁之上,懸泉飛瀑,幽谷之中,木魚聲聲,香煙裊裊,讓人宛若置身“碧空崖上玄古寺,白云堆里響禪鐘”之境。
老街的文化氛圍良好,文化底蘊深厚,由于歷史長河的沖刷和多次戰亂的摧毀,水吼老街已衰敗嚴重,為傳承歷史文化,改善人居環境政府的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啟動,保護與發展規劃正在編制過程中。作為大學生,我們更應該幫助社會注意到這些老街,努力將它宣傳出去,讓它得到更好的保護和發展,讓更多的人走進水吼老街,感受老街魅力,更好的傳承老街精神,將這份歷史銘記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