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賡續百年黨史血脈,傳承時代模范精神”--江淮舉旗宣講團,淮北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2022“走進方集老街,觸摸歷史記憶”實踐團來到了阜南縣方集老街進行參觀。
2023年7月12日,隊員們踏著回憶的步伐走進了這條歷史悠久的老街。阜陽市阜南縣方集老街,位于安徽和河南的交界處,一條河將此地分皖豫兩省。方集,舊稱方家埠口、方家集,又名濱洪鎮。該鎮始建于宋朝,設置于清朝,是清代和民國時期阜陽西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這里曾是臨泉、太和、界首、亳州一帶通往大別山區的交通要道和商品集散地。該鎮興起于宋朝,設置于清朝,地處兩省三縣交界,是清代和民國時期阜陽西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方集老街曾是臨泉、太和、界首、亳州一帶通往大別山區的交通要道和商品集散地。
舊時方集內店鋪林立,商業興隆,是古潁州西南一帶的商業重鎮。清乾隆年間,阜陽縣衙移到這個古鎮,并將此地更名為濱洪鎮。當時在鎮上設立了兩座文武衙門,還有鹽、鐵等稅卡。因為成為當時的政治、文化中心,方家集也一躍成為阜陽縣的政治次中心,素有水運碼頭古鎮之稱。
進入老街,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堆墻面以及老房子,這條老街沒有刻意的被雕琢,許多老房子都被翻新改造,古井也被深埋在地下。陳家祠堂是目前老街上現存最為古老的建筑,南鄰洪河灣,北靠王家營,三進院落,說實話也是略顯破敗,如果不加以修葺的話,最多再過三五十年也將倒塌。還有上世紀中蘇友好時建造的蘇式供銷社。青磚青瓦的蘇式倉、油漆刷成的宣傳口號和墻面上的水泥浮雕保存較好。
和其它老街一樣,方集老街部分老舊房目前在翻新改造,有的老井被永久地埋在了地下,封存了太多的過往。老街居民很熱情地為我當起了講解員。回憶像個說書的人,繞過舊時的牌坊,穿過茶樓和人群。他口若懸河贊嘆過民國武士方瑞臣的“五音八卦拳”,又情不自禁豎起大拇指:“河道里曾經整天都停滿了船只,老街的名氣真是哇哇叫。”大家都期待新時代的老街煥發出新的光芒。
步履蹣跚終于走進了大祠堂,方集陳家祠堂位于阜陽市阜南縣方集鎮,年代為清,陳家祠堂青磚灰瓦,重梁起架,古樸典雅。祠堂坐北向南,南北呈長方形,祠堂三重,面闊三間。其中:祠門三間,割為門屋一間與耳室二間,門屋略高于耳室若干,配以磚雕及石鼓等門飾,手法簡潔造型生動;明倫堂、寢堂均面闊、進深各三間,構架用“五架梁并前后出單步”法,云版、駝峰、雀替及梁端等飾以木雕,其構圖舒展,刀法流暢,屬北派建筑木雕精品,占地面積689平方米,建筑面積269平方米,是一處清代中早期的建筑。2012年,方集陳家祠堂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彎彎的洪河水旁,仿佛能聽到千百年前小二的叫賣和船工的號子聲,聞到了飄蕩在老街上空的清香。這座古鎮還不算富有,但它依然是很多阜南人揮之不去的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