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返家鄉”個人社會實踐活動旨在觀察美麗城鎮的發展變化,體會黨對人民的呵護,堅定大學生對黨的信念,參與人數一位,活動于7月25日下午及晚上在嘉善縣天凝鎮文化廣場開展。
我是俞永怡,一個來自嘉興學院平湖師范學院學前教育本科222班的同學,出生于浙江嘉興。嘉興,是革命紅船的孕育地,是中國共產黨的光榮誕生地,百年來,它貫徹了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堅持建設一切以人民利益為出發點的美麗城市。本次暑期“返家鄉”個人社會實踐,這位大學生走進了家鄉的一個城鎮——天凝鎮,去看看新的時期嘉興在城鎮建設方面的蛻變。
天凝鎮近兩年建設了一個融“黨群服務”“文體活動”“鄰里服務”為一體的服務中心,里面有許許多多有關民生方面的設施,將人民服務的宗旨貫徹到實處。
走進去的左墻上貼了有關中國共產黨百年發展歷程的圖示,講述了從1921—2021年來黨的奮斗歷史,讓居民充分了解中國共產黨的出生、成長、蛻變的歷史,讓居民在感悟的過程中也更加堅定了對黨的信念。
光講黨的歷史可能會讓民眾感到有些陌生,天凝鎮黨群服務中心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在與之相對的右墻上貼有“紅色精神,代代傳承”的大標題,講述了黨在天凝鎮做的實事,比如“開挖紅旗塘”“消滅血吸蟲病”“英勇抗戰”等事件,更加增添了居民對黨的親切感。
再走進去有兩間健身房,備有跑步機、健身車等健身器械,供居民免費使用,經常有人到這里來鍛煉身體,里面還有智慧書房,除了大量的藏書以外,還配有智能耳機,如果有居民喜歡聽書的就非常方便,也解決了部分老年人因文化水平較低而不識字的問題。
這個“三位一體”服務中心不僅滿足了群眾的許多精神需求,也將黨的宗旨落實到了實處,將群眾和黨之間的距離更加拉近。
許多城鎮都會有文化廣場,天凝鎮也不例外。這里以前除了供居民飯后散散步以外,還建有一片籃球場,每天都會有很多人在打籃球,各個年齡段的人都有。廣場在過去的三年疫情時間里,是鎮上居民采集核酸的地點,很好地解決了群眾的健康需求。
近日,文化廣場發展地越來越好了,每到晚上,男女老少都會來這里逛,此時中年人、老年人會一起跳廣場舞,較年輕的群體則會跳健美操,并且廣場場地較大,不同的舞蹈都有其排號的隊形,彼此之間互不打擾,顯得井然有序。
廣場的右側是一些新建的戶外鍛煉器材,并且配有智能設備,可以放音樂、做示范、記錄每次活動消耗的能量,這些鍛煉器材十分親民,老年人也能輕易上手,同時,智能化的設備讓老年人可以跟上這個快節奏發展的時代,不至于感到孤獨。
廣場的四周有許多擺攤的攤位,賣玩具、水果撈等,把原來只用來散步的廣場變得更加熱鬧和豐富,增添了城鎮的生活氣息。
通過此次實地走訪家鄉城鎮的活動,這位大學生深刻感受到了在新的歷史方位下居民生活的變化,以及黨為群眾的關切和愛護,身為一名中國人,身為一名嘉興人,都應該感到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