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村落資源,推動文旅發展 調研伊始,隊員們首先在開平市沙塘鎮下麗村村委會對村委會書記主任勞利成進行了訪談。村委會書記主任勞利成談到這些年下麗村的變化。在基礎設施層面,近幾年,下麗村不斷完善交通基礎設施,修路建橋,其中有一條能夠讓農機走得更好的機耕路,可以通往江門市無公害蔬菜基地和青少年教育基地。這些舉措便利了群眾生活,利于開展開平市青少年活動優質教育。除了修路,下麗村還對村民休閑娛樂設施進行了改善。在村落文化方面,下麗村時常舉行出嫁女回娘家等活動,同時在村委會的支持下完成了勞氏族譜的修繕。在黨組織建設方面,下麗實行村民小組積分制,即用黨員紅色指數來積分,給熱心幫助村民干實事的黨員適當的獎勵,提高了黨員的積極性,保持了黨員的先進性。此外,勞主任還指出,如果讓他用一種顏色來形容下麗村,他會用“紅色”,因為下麗村目前正在挖掘當地的紅色資源,通過打造一些紅色的景觀,來促進下麗村的發展。
勞主任表示在村里工作的時候時常會遇到很多困難,如修路時遭到一些村民的反對,疫情期間困難群眾無法打疫苗等,這時候就需要村干部耐心與村民溝通,了解村民的想法,踏踏實實為群眾辦事。談起未來下麗村的打算,勞主任表示想把下麗村打造一個旅游鄉村,希望能將牌樓、知青樓和同心廟等建筑重新裝修,改善村中環境,以知青文化吸引游客。除此之外,勞主任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輕人能為下麗村宣傳,為下麗村注入新活力。 創建綠美開平,賦能農村建設。
創建綠美開平,賦能農村建設
7月20日晚,盛夏螢火蟲隊隊員們還訪談了沙塘鎮東方村黨總支部書記張淑珍。張書記指出,東方村的優勢在于有獨特的田園風光,也是愛國主義勞培故居的精品路線的必經之地,希望通過這樣一條路線,帶動村里的經濟收入增長。張書記還提到,她會用綠色和藍色來形容開平,希望未來開平能在生態方面融合發展,創建綠美廣東、綠美開平。
此外,張書記向隊員們表示,自己的書記之路并非偶然。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她因家庭原因回到東方村。她深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所以她希望能為村民、村委乃至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于是她報考了開平市的聘用干部,并在自己的努力下,順利進入村干部的隊伍,后來她被任命為書記。張書記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時常思考如何用自己的智慧更好地為東方村的發展賦能。她提議改善村容村貌,積極爭取資金完善村里的基礎設施。在張書記與村委每個工作人員的努力下,東方村今年成功申請到了一個休閑驛站的項目,助力了東方村的現代化建設與轉型發展。百舍重繭,伴風搭雨,村書記的工作是十分辛苦的,但是每當張書記聽到黨員們和村民們感嘆村里的變化的時候,她便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賡續歷史文脈,矢志砥礪前行。
賡續歷史文脈,矢志砥礪前行
7月21日晚,盛夏螢火蟲隊隊員們在麗新村黨群服務中心對曾任麗新村團支部書記、畜保員的曹偉倫爺爺進行了訪談。曹爺爺為隊員們詳細介紹了曹氏祠堂的歷史。曹爺爺告訴隊員們,以前的曹氏祠堂只有汝端曹公祠一座,是為了紀念曹汝端而修建。這座祠堂修建的時候經歷了許多磨難。當時,由于受到經濟和交通的限制,修祠堂的建筑材料均從臺山用船運到離這里最近的碼頭,之后再發動村民到碼頭用竹竿將材料一點一點搬回來。曹爺爺還給隊員們介紹曹氏祠堂上的壁畫,內容為郭子儀兒拜壽。當時,由于日間的光線復雜,畫家陳溢池無法在白天畫這些壁畫,所以他只能在晚上拿著一盞油燈,一點一點細細描摹。曹朝珍是曹汝端后幾代的子孫,那時經濟發展良好,人丁興旺,因此也在汝端曹公祠旁修建了一間朝珍曹公祠。
曹爺爺加入黨組織以來,一直不忘初心,始終想著為人民謀幸福,為麗新村謀發展。1966年,一個屬于臺山支農部隊的排來到村中駐扎,林排長對當時積極訓練青年民兵和管理團支部工作的曹爺爺青眼有加,便推薦曹爺爺入黨。但是當時的黨支部書記因曹爺爺工作時間短而不予批準。曹爺爺并沒有灰心,而是繼續為黨組織工作,努力達到入黨的條件,最終憑借實際行動獲得黨組織的信任,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1969年,曹爺爺還成為了村中的畜保員。曹爺爺每年為村中三百多戶的豬打兩次防疫針,承擔起收自來水費的工作,將三千多斤的公糧交給國家。談起這些艱難的工作,曹爺爺表示,人就要勤勞地做事,將自己的青春貢獻給人民和社會。而從歷史上看,曹爺爺認為麗新村可以用“紅色村落”來形容。不但是因為麗新村出過兩個是烈士,分別是曹麗生和曹信確,這是對比其他村的特別之處,而且麗新村之后將在村中的烈士墓附近重新建立一個紅色革命基地。守正紅色血脈,方能砥礪前行。
曹爺爺告訴隊員們,得益于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和對鄉村發展的重視,這些年來麗新村發生了巨變。曹爺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水庫的建設。1956年麗新村第一個黨支部書記帶領群眾建設了鳳山水庫。1964年沙塘鎮黨委書記與麗新村的黨支部書記動員群眾,用國家補貼給開平縣的12萬元水泥鋼筋和木材,再建設完善了一個六百多萬立方的水庫。改革開放后,開平縣縣委書記又為麗新村建了一個龍眼坑水庫。1984年,為了改善村民生活,讓村民們不用再去水井里挑水用,這個水庫被改為了自來水水庫。除了水庫,麗新村也在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擴建馬路,增添文娛設施,同時積極發展農業,將改造農田為魚塘,利用山地種植花果。曹爺爺欣慰地說,麗新村的整體發展方向就是這樣不斷為人民著想,便利人民的生活。曹爺爺還鼓勵隊員們堅定理想信念,維護黨的領導,為國家發展、鄉村振興貢獻出青年力量。
通過此次調研,盛夏螢火蟲隊的隊員們對鄉村振興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明白了鄉村振興不僅僅是一句口號,而是要通過一系列措施落地實行,做到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只有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原則,立足于人民,立足于現狀,才能更好地探索出可行的鄉村振興道路,實現高質量發展。隊員們深深感受到開平市村鎮二十大以來取得的巨大發展,紛紛表示要繼續深入了解和宣傳開平鄉村振興取得的各項成就,主動投身鄉村振興,爭當鄉村振興的宣傳員和建設者,為縮小城鄉差距,助力鄉村振興貢獻青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