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記我們和孩子們第一次見面,小小的教室坐了十幾個孩子,有的孩子低頭看自己帶來的課本,有的孩子和朋友竊竊私語,有的孩子偷偷抬頭打量站在門口的我們……我暗暗為自己捏一把汗:我已經很久沒有面對過這么多小孩子了,我真的能“應付”得了他們嗎?開營儀式的自我介紹,老師們都自信滿滿、大方上臺,同學們則顯得有點靦腆。在自我介紹后的破冰活動時,其他老師都很大膽地跟同學們進行交流,而我則顯得有些手足無措。
誰知第二天小朋友們便放下了他們的靦腆,展現出無限的活力。好的結果是他們在課上積極配合老師,帶動了我的自信心,壞的結果就是他們在作業輔導課上吵吵嚷嚷,亂作一團。我們都努力解決他們之間的矛盾,但可能是我們不夠嚴厲,成效并不好,第一節作業輔導課就這樣略顯潦草地過去了。后來我和同學們都熟悉了起來,上課時不再那么拘謹,作業輔導時也學會了適當地嚴格要求,也能夠維持好紀律了。
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還是在我的課前提問環節中孩子們高舉的小手、期待的眼神和洪亮的聲音。每次我都能從他們身上看到掌握知識的自豪和展示自我的興奮。在較為艱苦的環境中,是孩子們給了我繼續堅持的動力,從此我意識到,支教是一個共同成長的過程。
我不知道我們的結果算不算令人滿意,但是我并不后悔自己選擇支教,選擇和前良村的孩子們一起度過這夏日的十天。相遇前,我覺得十天好長;離別時,卻發現十天不過彈指一揮間。
得知我們要離開,孩子們好奇地問:
老師你們要去哪啊?
——我們要回家。
那你們家在哪啊?我們還會再見面嗎?
——你們好好學習,我們未來可以在人生更高處相見……
我不禁思考,我們的人生軌跡真的還有機會在未來相交嗎?
在今天我或許找到了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支教隊全體成員共同為孩子們演唱了一首歌,這首歌叫《你從未離去》。
我想,我們和孩子們的人生軌跡或許不會再有交集,但是我們講授的知識、展現的關心、送出的祝福或許可以在他們的人生中留下一些小小的痕跡,這對我來說已經足夠。而我們有一個共同的奔赴目標,就是美好的未來。
整理行裝,我將離去,心懷希望,共赴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