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推進鄉村旅游振興,7月9至7月20日河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躬行實踐”暑期社會實踐隊赴保定市淶水縣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在學院團委書記梁文賢老師和專業老師郝博煒老師指導下,閻銘揚、周靜、劉茹萌、馬怡寧、商賀柛、譚湘怡、李桐7名隊員來到淶水縣三坡鎮百里峽村,以百里峽村特色旅游產業為切入點,探索當地鄉村旅游振興過程中多元主體共治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改革開放以來,在野三坡創始人王寶義的帶領下,歷經磨難,野三坡百里峽景區于1986年正式運營,通過不斷創業、不斷開拓,百里峽景區被評為世界地質公園、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自2012年以來,百里峽村經歷了“7.21”災后重建、美麗鄉村建設、脫貧攻堅、河北省首屆旅發大會等重要蛻變,百里峽村躍升為“百里峽藝術小鎮”,2018年被河北省旅游委評委“河北省旅游扶貧示范村”,2019年被國家文旅部確定為“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
圖為實踐隊員在百里峽藝術小鎮前合影。通訊員 周靜 攝
改革開放以來,在野三坡創始人王寶義的帶領下,歷經磨難,野三坡百里峽景區于1986年正式運營,通過不斷創業、不斷開拓,百里峽景區被評為世界地質公園、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自2012年以來,百里峽村經歷了“7.21”災后重建、美麗鄉村建設、脫貧攻堅、河北省首屆旅發大會等重要蛻變,百里峽村躍升為“百里峽藝術小鎮”,2018年被河北省旅游委評委“河北省旅游扶貧示范村”,2019年被國家文旅部確定為“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
初實踐——感悟鄉村旅游成果
實踐隊首先實地考察了百里峽村自然資源保護情況和生態環境改造現狀,通過參觀村史館了解鄉村旅游產業發展整體脈絡,挖掘“平西抗日根據地”紅色文旅資源。為牢記百里峽村從鄉村旅游脫貧到鄉村旅游振興過程,百里峽村黨支部設立了專題展廳,同時,在鄉村旅游產業發展的路子上不斷邁出新步伐。在與當地村民的交談及實地參觀中,實踐隊員感受到基層干部與群眾對于自然資源保護、生態環境改造和紅色文化資源挖掘的重視。
圖為實踐隊員走訪村民。通訊員 譚湘怡 攝
學理論——探尋鄉村旅游模式
實踐隊在百里峽村黨群活動室觀看了野三坡宣傳視頻并與基層干部進行訪談交流,百里峽村鄉村旅游發展采取“政府主導+村民參與+市場運作”多元主體共治模式。作為河北省旅游扶貧示范村,百里峽村積極探索景區帶村、能人帶戶的“雙帶”模式和把產業培育起來,把群眾組織起來,把利益連接起來,把文化和內生動力弘揚起來的“四起來”模式,已初步形成集“民宿旅游帶動、工商資本帶動、旅游合作社帶動、自然資源帶動、駐村幫扶帶動、龍頭企業帶動”為一體的鄉村旅游產業鏈。
在參觀、走訪、座談過程中,實踐隊員深刻體會到發動全社會多元主體力量參與到鄉村旅游振興中具有重要作用,社會參與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和關鍵,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最終要靠一大批人才來推動,未來仍需調動企業家、本土能人、大學生等社會力量參與鄉村的發展,通過他們的學識、思想、資源等優勢共同建設美麗鄉村。
圖為實踐隊員訪談基層干部。通訊員 周靜 攝
再實踐——賦能鄉村旅游振興
實踐隊深入考察了野三坡大峽谷內的開發建設情況,當下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北篇章展現勃勃生機,“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成為新風尚,實踐隊成員依托抖音平臺進行云直播,在宣傳河北形象中發揮青年人的優勢,積極推介百里峽地區的發展機遇、營商環境和旅游資源,爭做宣傳河北的代言人。
圖為實踐隊員策劃直播活動。通訊員 周靜 攝
實踐隊成員發揮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優勢,創新思維賦能鄉村旅游振興,探索構建多元主體協同共治機制。野三坡景區“雙帶四起來”的多元主體共治模式,適合在更大范圍領域內推廣,百姓滿意度較高,易于操作,能帶動地方可持續發展,能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效果,符合生態環保理念。
據悉,馬克思主義學院躬行實踐隊將持續奔赴衡水市濱湖新區魏家屯鎮王家口村和石家莊市平山縣李家莊村,深入開展“鄉村旅游振興,多元主體共治”調研活動,真正扎根基層,走進鄉村,將理論學習內化于心、外踐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