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7月4日,第一天第一站,暑期實踐隊去到了曲周科技小院實驗站,同中國農業(yè)大學2023屆的新生,一同追憶辛德惠院士傾盡一生把“鹽堿窩”打造成“米糧川”的事跡,他用實際行動踐行了自己的諾言——“為了未來事業(yè),竭盡余力,死而后已。”暑期實踐隊追憶這位把一生都獻給了鄉(xiāng)土大地的老教授、老科學家,傳承并發(fā)揚他所留下來的曲周精神。

圖 1實踐隊追憶辛德惠院士,蒲瑞拍攝。

圖 2追憶辛德惠院士,蒲瑞拍攝
隨后,曲周實驗站外聯(lián)部主任田英豪為暑期實踐隊介紹了曲周實驗站站史。田老師自2017年畢業(yè)以后就留在了小院,他向暑期實踐隊自豪地介紹:“暑期實踐隊剛剛去那個墓那里,就是辛德惠院士,他是國家生態(tài)學的創(chuàng)始人,他提出了‘泛生態(tài)學’,整個國家的生態(tài)學都是從他那里開始的。只是很遺憾,辛先生只寫了個前言就去世了。”從一開始由于邯鄲曲周特殊的地理條件逐漸形成了鹽堿地,到后來的中國農業(yè)大學的老師和學生駐扎在曲周縣研究出“水鹽運動理論”;從一開始的老師農民有一墻之隔,到后來的與農民同吃同住,先把農民當老師,再指導農民干農活。

圖 3實踐隊參觀曲周實驗站站史,蒲瑞拍攝
在實驗站站史,田老師回憶了他在白寨科技小院的經歷——“暑期實踐隊這個實驗站有十多個留學生專門搞一帶一路,學習科技小院的模式后,回到他們自己的國家進行推廣。”另外還提到講實驗站的1+9模式,學校和政府如何通過協(xié)調達成共同發(fā)展,講地里的玉米,談現(xiàn)在的肥料,一方水土養(yǎng)育一方人才,暑期實踐隊從中深深的感受到了科技小院的“思”,把農民放在心上的“實”,頭戴草帽為農民干實事

圖 4實踐隊與田老師溝通了解科技小院,蒲瑞拍攝
第二站,暑期實踐隊前往白寨科技小院,采訪科技小院的研究生侯玉林。說起小院的生活,侯玉林學長笑著說:“我是二月份來到小院,因為氣溫太低,水管就被凍住了,暑期實踐隊就要自己去修水管。”小院的條件并沒有學校優(yōu)越,可當問起侯玉林學長在小院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學長卻笑著說:“小院就像家一樣,當地的農民對暑期實踐隊都很好,很熱情。”

圖 5實踐隊采訪研究生侯玉林,蒲瑞拍攝

圖 6實踐隊采訪學姐馮佳如,蒲瑞拍攝
隨后,暑期實踐隊去到王莊科技小院,采訪了馮佳如學姐。當暑期實踐隊提到了他們在科研任務中遇到的最大問題時,她提到:“暑期實踐隊在進行水稻玉米種植時最大的問題就是天氣,像上次下冰雹,暑期實踐隊種的東西可能就都被砸傷了,一年的數據就都沒了,只能等第二年。”他們在農地里干活,沒有假期,與農民同吃同住,同生活,和農民一樣按照相同的時間進行作物種植,和農民面對同樣復雜的氣候環(huán)境變化,解民生,治學問,暑期實踐隊青年人就是要學習這種科技小院精神,把科技小院精神運用到暑期實踐隊的學習生活中,把課堂搬到實踐大地上去。
采訪完后,暑期實踐隊下到科技小院的試驗田中,在實驗田里面,每一塊田里的玉米都是不一樣的,田英豪老師告訴暑期實踐隊——他們做科研,像之前中科院的一個老師,為了做施肥肥效的一個試驗,他就在自己的一塊地里有60個分區(qū),用量包括肥料的種類都不一樣。圖 7實踐隊與村民閑談,蒲瑞拍攝
暑期實踐隊去到農民地里,和農民交流,學習他們的種植技術,了解科技小院成員在農業(yè)和生活上對他們的幫助,科技小院的成員把課堂搬到了田間地頭上去,做到了“思”和“實”,他們在農戶家中和日常生活中為農民答疑解惑,厚植愛農情懷;他們在田間地頭做科研,治學問,練就興農本領。

圖 8實踐隊下地調查,蒲瑞拍攝
實踐隊采訪第四瞳鎮(zhèn)書記李永朝說起科技小院成員,他對科技小院的成員給予了高度的評價——“扶智,他們會在思想教育上對孩子進行鼓勵。讓原來不想上學的農民孩子,考上大學,后來找到非常好的工作,這個在暑期實踐隊村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后來暑期實踐隊前往北油村村委會,他們也和李書記一樣,提到了科技小院的學生,“零距離、零門檻、零時差、零費用”,把農民放在心上,全心全意的服務農民,在黨建活動中是自編自導小品或是舞蹈,在黨的綱領深入人心,影響和改變著農民。

圖 9實踐隊采訪第四瞳鎮(zhèn)書記李永朝,蒲瑞拍攝
通過實地走訪和參與鄉(xiāng)村項目,暑期實踐隊親眼目睹了白寨村發(fā)展的巨大變化和不斷涌現(xiàn)的活力。暑期實踐隊與鄉(xiāng)村居民交流,分享他們的生活故事和創(chuàng)業(yè)經驗,深入了解到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內涵與實施。
在這個過程中,暑期實踐隊了解到鄉(xiāng)村振興不僅僅是經濟的發(fā)展,更是社會、文化和生態(tài)的全面提升。鄉(xiāng)村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自然資源和人文景觀都是鄉(xiāng)村振興的寶貴財富,暑期實踐隊應該保護和傳承好這些寶藏。

圖 10隊伍與田老師合影,蒲瑞拍攝
在此,暑期實踐隊要向所有支持和關心鄉(xiāng)村振興的人們致以誠摯的感謝。感謝鄉(xiāng)村居民的熱情接待和分享,感謝相關部門和組織的支持與指導,感謝所有參與實踐的隊員們的付出和努力。
志存高遠,腳踏實地,西南石油大學暑期社會實踐隊——尋“跡”鄉(xiāng)村,行穩(wěn)致遠,學習科技小院解民生。治學問“自找苦吃”精神,在鄉(xiāng)村振興的大舞臺上,暑期實踐隊將不斷的結合專業(yè)知識,利用化學賦能,助力鄉(xiāng)村科技振興,堅持不懈的為當地人,辦實事,解難題,激發(fā)廣大農民群眾增強愛黨愛國情懷,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在鄉(xiāng)村振興的道路上,擰成一股繩,實現(xiàn)鄉(xiāng)村持續(xù)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