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國家號召,助力鄉村振興,以學思踐悟就本領,以真才實學服務社會,長安大學赴陜西咸陽“鄉村振興·‘青’盡全力”暑期社會實踐隊前往袁家村開展了為期11天的實踐調研活動。實踐隊由長安大學丁華教授和楊海城老師擔任指導教師,本次實踐活動旨在深入了解鄉村振興戰略,通過實踐隊的實際行動助力鄉村發展,提升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
“鄉”約盛夏入村里,“袁家”政策續輝煌
7月9日至10日,實踐隊員為深入了解了袁家村的歷史淵源、鄉村發展脈絡和文化傳承,通過袁家村村史館進行了深入了解、學習,并對袁家村的整體布局進行了摸索。
在村史館中,隊員們學習到袁家村歷經農業、工業、服務業三個發展階段,通過艱苦創業拔窮根、興辦企業奔小康、鄉村旅游促跨越“三步走”規劃,最終實現鄉村共同致富和全面振興的奮斗歷程。袁家村村史館共分為歷史篇、創業篇、成就篇和榮譽篇四部分,一張張陳列的照片、一面面錦旗無不向人們訴說著袁家村的歷史是一部艱苦卓絕的創業史,令人真切的感受到袁家村村民勤勞勇敢的作風和淳厚樸實的民風。
通過相關資料查閱和走訪參觀,隊員們了解到袁家村經過多年的努力與發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和輝煌的成就,對袁家村的發展之路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認識。
探索發展新引擎,鄉村振興新篇章
7月11日至17日,實踐隊員們為深入針對地了解鄉村旅游促進鄉村振興的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五大方面在袁家村內是如何實施的,對袁家村的小吃街、老街、作坊街、祠堂街、酒吧街等不同風格、運營管理策略的街道進行了走訪調研。
在此過程中,我們團隊與西安理工大學暑期社會實踐隊在一場公益體檢下鄉活動中不期而遇,三支團隊將鄉村振興與健康關懷緊密結合,展開了意義深遠的交流與探訪。
同時,袁家村深厚的關中民俗的魅力也給實踐隊留下來深刻的印象,其民俗文化營造的傳統古樸的氛圍為鄉村旅游消費者提供“回歸鄉土、品味鄉風、回味鄉愁、放松身心”的最佳旅游體驗,極大滿足鄉村旅游者內心深處對“鄉土鄉風解鄉愁、美味美景養身心”的現實需要和潛在需求,隊員們也切身感受到了文化的蓬勃發展對鄉村振興歷程的帶動作用。
與此同時,實踐隊員還注意到袁家村通過作坊街與小吃街進行了聯動,將最真實的食品制作呈現在人們面前,為游客打造了良好的旅游體驗,打響了“農民捍衛食品安全”這個口號。
在調研過程中,實踐隊員深刻認識到合作社經營模式和股份合作制度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他們將進一步加強與當地社區的溝通與合作,為推動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紙上學得要躬行,青春攜手助振興
7月18日至19日,實踐隊員根據前段時間的走訪調研成果,探討了如何合理利用當地的自然和人文資源,開發出具有特色的鄉村旅游項目,推動鄉村振興和經濟發展的有機結合。
長安大學赴陜西咸陽“鄉村振興·‘青’盡全力”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圓滿結束,不僅取得了豐富的調研成果和經驗,也為隊員們提供了一個鍛煉自己的機會,培養了隊員們的團隊合作能力和實踐能力。
實踐活動的成功舉辦得益于長安大學的支持與配合,以及袁家村鄉親們的熱情接待和無私幫助。長安大學將繼續秉持服務社會的宗旨,努力推動鄉村振興,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圖 1實踐隊員合影
圖 2袁家村譽為“關中古鎮”
圖 3了解袁家村發展歷程
圖 4實踐隊員閱讀《創新與共享——袁家村的振興之路》一書
圖 5實踐隊員拜訪袁家村開拓者——郭裕祿老書記
圖 6實踐隊員采訪作坊工人
圖 7對游客進行采訪
圖 8發放調查問卷并聽取建議
圖 9房子半邊蓋——關中特色建筑風格
圖 10向村民請教書法
圖 11體驗葫蘆烙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