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在心動”暑期實踐團,是隸屬于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會計學院的一支支教公益團隊。團隊成立于2013年6月,由會計學院學生俞域峰建立,本年來到石練小學的隊伍已是第十一季。
7月8日上午,“溫暖在心動”第十一季成員從杭州集合出發,遠赴他們的支教地點麗水市遂昌縣石練小學。一路上的連綿高山,滿眼成片的梯田和茶樹,淳樸熱情的村民,山里的一切都是那么晶瑩剔透,為大家掃去了一路奔波帶來的疲憊。“我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向孩子們傳遞有用的知識,分享我們在成長路上走過的經驗,帶給他們快樂與溫暖。”第十一季支教隊隊長徐雅麗描述道。
據悉,多年來,高坪、龍洋、金竹等鄉鎮遍及他們的愛心足跡。傳教遂昌學生近千人,參與到支教活動的大學生近400多人。今年是屬于“溫心”的第十一年,也是與遂昌結緣的十一年。遂昌縣響應國家“雙減”政策,以夏令營為名為鄉村學生提供暑期托管。結合學校準備的語文、英語、數學、科學課程,15名志愿者發揮專長和優勢,為石練小學定制了趣味地理、趣味計算機、中國象棋、硬筆書法、英語口語、民樂賞析等20個興趣子課程,還策劃了一節“普通話進校園”的活動,為孩子們普及普通話的重要性,提高學生的普通話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使他們更自信地運用普通話進行交流;增加學生對中國文化和傳統的了解和認同,提升對普通話的重視程度;增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促進跨地區學生之間的語言交流和文化交流。志愿者們力求在學習日常課程與暑期托管的同時,豐富課余活動,拓展他們的視野、思維、以及未來更大的可能性。值得注意的是,“溫心”的團隊在查找資料后,開啟遂昌縣非物質文化遺產——昆曲十番文化的調研活動,聯系到石練鎮政府后,調研組的組員一步步按部就班采訪政府文旅負責人、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人進行采訪拍攝,為遂昌縣非遺文化十番的宣傳做出了一定程度上的貢獻。“在調研十番的過程中,拜訪了很多權威的文藝工作者,談話中我不僅僅收獲到了十番相關科普知識,了解到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要性,還收獲到調研工作的經驗,深深體會到傳統文化是我們國家的文化土壤。”調研組組長舒馨感嘆道。
為了更順利地進行支教活動,隊員們提前著手打掃好教室衛生,去快遞驛站收取早早就準備好的教具和打地鋪的墊子,而后,他們迅速的適應起支教生活,在打地鋪的教室里整整齊齊擺放好他們的生活用品,在辦公室里連接好設備進行工作,在村里融入本地生活與爺爺奶奶熟練打起交道。“干凈整潔的教室會為小朋友們營造更好的學習環境,我們打掃完教室看著煥然一新的教室,對明天的課程更期待了!”隊員鄭宇英這樣說道。
“家里孩子比較多,加上我們忙著抗旱的工作,暑假作業沒有人幫忙輔導,在家也沒有人照看,我們了解到石練小學的暑期托管班,有暑期托管服務和特色課程來豐富孩子們的暑假。感謝這群扎根于鄉村的大學生和留校托管的老師,讓我們可以安心忙工作。”石練鎮村民吳宇梅這樣提到,學校開展的暑期托管和大學生活動的穿插,讓她心里很高興。
從學生到老師的轉變,是他們在辦公室制作課件、交流授課經驗、例行開會研討課程設計的努力過程,技術組的成員展開抖音直播課,將課程宣傳到大眾平臺。在石練小學,15名支教成員和5名教師參與班級管理和教學工作,服務18名參加暑托的學生,做好每日到校點名、晨午晚檢、課間安全、午餐、午休、上下學交接等工作,讓每一個家長托管得放心。在特色課程趣味計算機中,他們創新性的開設了計算機編程課程,不同于市場上的少兒編程,張軒豪同學以巧妙的方法,細致的介紹了計算機的底層原理,帶他們認識了二進制,在這其中,有一個小女孩對其展現了極大的興趣,以及天賦,她先于其他的孩子認識到了二進制的原理,并解答了張同學留下的五個問題,全部正確!全班都投去了崇拜的眼光,為這個孩子建立了極大的自信心,相信這個孩子未來無論面對計算機的何種難題,都會帶著堅定的決心走下去。
每天與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同樣在藍天白云下放肆狂奔的他們,收獲的快樂遠遠超過生活的艱辛。接手過第十一季的接力棒,“溫心”的旅途不是夏日限定,是來日方長。在他們的大學生涯中,他們有幸參與了一次偏遠山區的支教活動。那次的經歷,給了他們許多深刻的感悟。雖然孩子們的生活條件艱苦,但對學習的熱情卻無比強烈。他們渴望知識,熱愛學習,以一種他們從未見過的堅韌和執著去對待每一次的課堂學習。這讓他們深刻理解,教育的力量在于激發內心的熱愛和追求,而非外在的物質環境。這次支教活動還讓他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他們深感,很多他們以前覺得困擾的事情,對那些在艱難中生活的人們來說,可能根本就不算什么。這讓他們更加珍視自己的生活,更加感恩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他們意識到,教育不僅僅是傳遞知識,更是靈魂的熏陶。他們相信,他們為孩子們帶來的,不僅是知識的光,還有希望的種子。這些種子一定會在孩子們的心田生根發芽,讓他們有力量面對生活的困難,有信心去實現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