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巨野之魂,創承載之新
巨野縣位于山東省西南部,因古為大野澤而得名,隸屬“中國牡丹之都”菏澤。遙望千百年來的歷史滄桑,巨野從遙遠的古代走來,帶著精深博大的思想,帶著凜然不容侵犯的風骨,帶著包容和平的心態,帶著永遠探索不斷向前的精神追求,帶著深厚寬廣的文化底蘊,帶著風和雨,帶著滄桑變化,世事沉浮,邁著或沉重或輕松或堅韌的步履,向我們走來。2023年7月,曲阜師范大學翻譯學院“最后譯公里”文化雙創實踐隊隊員來到了國家命名的“中國麒麟之鄉”,同時也是“中國農民繪畫之鄉”、“中國工筆畫之鄉”、“中國雜技之鄉”、“武術之鄉”和“戲曲之鄉”的巨野,感受新時代的古城風華。
伴隨著初升的朝陽,隊員們來到了巨野縣博物館。看著博物館中陳列的實物,照片,我們仿佛置身于當年,真實地感受巨野千年的悠悠歲月。古代居民世世代代艱苦開拓,送走了戰火紛飛的荒涼時代,用辛勤的創造,造就了分明時代的歷史篇章。人們不斷地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為推動巨野的持續發展穩定了堅實的歷史根基。在講解員的帶領下,隊員們了解到了原始社會時期,伏羲氏族曾在大野澤農耕漁獵。上古部落首領堯、舜、禹,都在此留下了寶貴足跡。走進一座古都,博物館更像是一條滔滔不絕的歷史長河。巨野博物館,因數千年的文化的積累、沉淀而成為古都之旅的象征之一。
據《山東通志》和《兗州府志》記載,山東省巨野縣縣城西南郊為春秋齊魯會盟處。實踐隊員們看到這些歷史積淀下來的文物,仿佛穿越了時空,跨越了千年,仍能感受到兩國的軍隊穿甲戴盔,威武雄壯,呈現出一派戎馬倥傯、團結戰斗的熱烈氣氛。會盟的這一天會場上旌旗蔽空,金鼓齊鳴。
“悠悠洙水兩岸情,蟬鳴南堰槍炮聲。倭入中原烽火起,大姚莊院聞血腥。”飄若浮云,矯若驚龍的書法映入隊員們的眼前,“五大村”抗日反頑斗爭仿佛歷歷在目。“悲歌難掩百姓淚,原野荒坡添墳塋。罪惡刀光君須記,男兒血色對長空。”在1940年成立抗日反頑自衛隊,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堅持勞武結合,英勇殺敵,名聲遠揚。五大村群眾一手拿槍,一手拿鐮收麥,打退了日偽多次進犯。隊員們深深認識到日軍的暴行,不但未能動搖巨野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決心,反而激起了廣大人民群眾對侵略者仇恨。血債要用血來還,悲憤的巨野人民化悲痛為力量,勇敢地踏著血的足跡,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身于保家救國的滾滾抗日洪流中去。
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實現大提升。實踐隊員們在講解員的帶領下,了解到巨野縣將繼續推進昌邑故城址三期考古勘探,明確城內框架結構及布局分布,為下步打造昌邑故城國家遺址公園奠定基礎;依托前王莊古村落紅色資源優勢,多方收集紅色革命文物、歷史記錄、圖片等材料打造紅色展廳,利用多媒體、展架、沙盤等形式進行情景再現,打造紅色教育基地。今天我們積極倡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適應時代發展需要、能夠為現代化建設服務的精華部分,必須積極加以繼承,進行創新性發展,使之不斷發揚光大。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質、最集中的體現,是民族文化的靈魂。因此發展本地民族文化成為了巨野文旅局工作的重中之重,為巨野文化旅游區再添“紅色”發展動能。
吾輩青年當傳承,文化引領征程,切莫讓傳統文化漸漸遠去,切莫讓文明圣火逐漸暗淡,云海蒼蒼,江水泱泱,文化之風,山高水長。古老的種子,它生命的胚芽蘊藏于內部,只是需要在新時代是土壤里播種。在衰落遺失的邊緣堅守,在快捷功利的繁榮里堅持,便可使春不離,使春永不老! 讓巨野小城文化,既延續古典之美,又承載現代之新,靈動搖曳,漸行漸遠。
- “江淮環保入我心,拒氟意識伴我行”
- 活動前期,通過資料整理、信息學習讓隊員體會到人人都需要美好的生活環境,清凈衛生的生活空間需要人人參與。對居民家用空調含氟情況進
- 07-15 關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