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至1月13日,安徽財經大學“同心振鄉隊”奔赴安慶市潛山市精德米業有限公司進行觀摩調研,旨在探索精德米業公司的稻米全產業鏈生產模式,尋覓科技在大米生產加工出售的作用,探尋安慶市在推動鄉村振興發展過程中產生的重大影響。
科技賦能使稻米生產模式煥然一新
精德米業有限公司自成立以來,不斷的開拓創新,找尋出了適合自己的生產模式,并帶動了當地的發展。1月10日,團隊成員開始前往該公司進行調研。首先,團隊成員在該公司負責人的帶領下觀摩了整個稻米生產加工流程。從稻谷的脫殼加工,到一粒粒精細的大米裝袋碼放,整個過程科技的作用不可或缺。在團隊成員的邀請下,精德米業有限公司的員工向團隊成員詳細的介紹了整個稻米產業鏈的模式,包括初期如何選種施肥、中期如何收獲儲存加工以及后期如何出售等,還帶著成員參觀了大米種植基地。團隊成員也在工作人員的指導幫助下,親身體驗了一下整個生產加工過程。
隨后,負責人也為團隊成員詳細講解了公司生產加工模式的發展歷史、對科技的應用以及產銷渠道。隨后,負責人在介紹的時候還特別著重強調了科學技術的運用:“我們公司特別重視科技在整個生產過程中的作用,生產效率提高了一方面,員工在工作中也是更加的輕松,除此以外,稻米的品質也比原來更好,口感也是提升了不少”。

圖為團隊成員在參觀稻米生產加工流程。 陳珂 攝
全新合作模式實現多主體共贏
此前,實踐團隊在和該公司負責人的交流過程中,了解到一種“公司+合作社+村委會+農戶”的多主體的全新合作模式。為了深入了解這種合作模式,團隊成員分別對合作社、村委會和農戶都進行了訪談。合作社負責人向實踐團隊介紹了合作社主要負責的工作,在農戶以自己的田地加入合作社之后,合作社向其支付租金,合作社還無償對農戶提供原料、技術等方面的支持。實踐團隊在對村民的走訪交流中發現,在合作社的指導支持下,他們的種植技術有了穩步提高,生產培育出來的稻米品質也有了提升,只要了達到了合作社的要求,收購價價格也高出市場同期的兩倍左右。相對于以前傳統的產銷模式,在加入合作社之后不僅稻米的品質得到了提升,收入也得到了保障。隨后,實踐團隊來到了潛山市梅城鎮河莊村村委會,村支書詳細介紹了和精德米業公司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并向團隊成員表示這種合作不僅解決了村民的收入問題,還為村里創收,帶動了整個村集體的經濟發展,實現了多主體的合作共贏。

圖為團隊成員對當地農戶進行采訪。 陳珂 攝
電商直播使稻米出售更加多元
由于近年來新冠疫情的影響,傳統的線下產銷方式受到了不小的沖擊,線上直播逐漸成為了熱門。團隊成員在通過和負責人的溝通確認下,利用抖音等線上平臺進行直播,以線上直播的方式幫助該公司通過電商模式出售產品,豐富產品的多元化出售方式,達到科技助農的目的。據了解,此前該公司的銷售模式一直都是線下渠道,比如出售給更大的批發商、出售給超市以及一些小的散戶等,這次的線上直播出售對他們來說也是首次嘗試。在公司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團隊成員從稻米的特色、品質、口感等多個方面全方位的介紹了產品,拓寬了產品的售出渠道,以實際行動來促進鄉村振興。

圖為此次線上直播出售的國泰稻花香米。 陳珂 攝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還要拓寬農民增收渠道,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在本次社會實踐,團隊成員團結一致,各司其職,分工明確,通過實地調查走訪,深入了解了精德米業有限公司的生產模式以及公司和合作社、村委會以及村民多主體的合作模式,感受到了鄉村振興大背景下當地的取得的巨大成就。在實踐活動圓滿結束之后,團隊成員紛紛表示,此次實踐活動拓寬了自己的眼界,提升了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人,更應充分發揮自身的長處,總結實踐經驗,為時代的發展貢獻屬于自己的力量,并在實踐中發揚團結協作的良好精神。

圖為實踐團隊合影。陳珂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