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大美,今人共守之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泱泱華夏五千年,留下了許多文化瑰寶。看今日,傳統文化發展欣欣向榮,文化瑰寶煥發出新的生命力。《中國詩詞大會》《國家寶藏》等優秀藝術節目的出圈,《我和我的祖國》《長津湖》等愛國影視作品的票房破新,“來時迎客松,別時贈折柳”的中國式浪漫,“孔子學院”走向世界各地……中華文化在世界面前展現出高度自信與創新樣態。12月13日至12月14日,曲阜師范大學管理學院“一花一韻”實踐團圍繞著“源頭之水滾滾來,文化發展欣欣然”的主題在山東省日照市開展了社會實踐。通過本次實踐活動,實踐團成員認識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重要文化軟實力,為中華民族的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只有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好地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才能造就實現中國夢的強大文化力量。
圖書館是保存文化記憶的公共文化機構,它具備著保護人類文化遺產的職能。為此,實踐團走進日照市圖書館,增進傳統文化認識,領略傳統文化風采,感悟傳統文化魅力。走進圖書館,一排排的書籍陳列在書架上,一件件文物字畫懸掛在墻壁上,它們無不向世人展現著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通過學習與交流,實踐團成員領悟到了中華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堅定著實踐團成員內心的文化自信。
實踐團成員還通過館內工作人員了解到,日照市圖書館緊緊圍繞著“圖書館+書院”的模式,傳播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開展國學教育為抓手,本著“服務第一、讀者至上”的原則,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各類公益文化活動,帶動人民群眾學習傳統文化的熱情,增強群眾文化自信。此外,日照市圖書館還積極吸引社會力量參與,推動書院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形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教化的特色與優勢,進一步提高公共圖書館的公共文化服務功能,從而更好地服務人民,服務社會。
實踐團成員還參觀了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過門箋”制作流程。經工作人員介紹,實踐團成員了解到,莒縣過門箋有著“過門箋、落門箋,落在地上都是錢”的美好寓意,是一種深受地方民眾喜愛的優秀民間藝術樣式,是莒地剪紙藝術的代表作,歷史十分久遠。過門箋題材廣泛,形式多樣,構圖美觀,色彩鮮明,善用多種手法表現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充分體現出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審美情趣。但近些年受社會環境的影響,過門箋刻制技藝后繼乏人,瀕臨滅絕,過門箋的傳統技藝的傳承問題成了一大難題。對此實踐團成員感到十分惋惜,同時實踐團成員也認識到,只有推動傳統文化融入人們的生活之中,才能更好的保護傳統文化不會消失以及更好的推動傳統文化的繁榮發展。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沃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青年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青年一代要肩負起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留住文化之根,守住文化之魂。
- 領略紅色文化,傳承文化血脈
- 12月4日至12月5日,曲阜師范大學管理學院“赤子心磐”實踐團走進山東省日照市圖書館,開展了以“賡續紅色精神,展國精神風貌”為實踐主
- 12-30 關注:1
- 傳古今經典,樹當代風范
- 12月6日至10日,曲阜師范大學管理學院“一花一韻”社會實踐團在日照市東港區圖書館內,圍繞“源頭之水滾滾來,文化發展欣欣然”的主題
- 12-29 關注:4
- 悠悠文墨貫古今,欣欣文化暢華夏
- 12月12日曲阜師范大學管理學院“一花一韻”實踐團在日照市圖書館內,圍繞“源頭之水滾滾來,文化發展欣欣然”的主題展開實地調研。通過
- 12-29 關注:2
- 走進陳疃鎮,聆聽新故事
- 【走進陳疃鎮,聆聽新故事】
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魂,振興鄉村文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精神文明建設的內在要求。文化振興是國家鄉村振興
- 12-29 關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