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在中國古代社會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比較穩定的文化形態,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歷史遺產在現實生活中的展現。改革開放以來西方文化加快進入中國,使得傳統文化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一方面西方的文化豐富了我們的生活,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絢麗多彩;而另一方面,我們盲目接受西方文化,使得中國的傳統文化陷入危機中。為了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12月5日至8日,曲阜師范大學管理學院“一花一韻”實踐隊在日照市開展以“源頭之水滾滾來,文化發展欣欣然”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進入日照市圖書館,探尋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進行傳統文化調研,為圖書館之行做準備
在進入圖書館實踐之前,實踐隊成員采用線上發布調查問卷線下隨機采訪的形式對大眾進行關于傳統文化了解程度的調研。調查問卷結果表明大部分年輕人雖對傳統文化的認識不夠深入,但他們對傳統文化表現出了非常濃厚的興趣,同時他們也表示愿意為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線下采訪時,部分年輕人表示他們更愿意接受以新興事物為載體的傳統文化宣傳,而一些中老年人表示擔憂傳統文化文化的傳承與未來。
調研結束后,實踐隊成員整理出目前對于傳承傳統文化存在的困境,為圖書館之行列出目的。同時,實踐隊隊長多次召開會議,實踐隊員發表自己的見解,對圖書館自行做出更詳細的規劃。實踐隊成員決定將了解傳統文化的種類和如何更好地弘揚傳統文化、呼吁更多人保護和發展傳統文化作為圖書館之行的主要目的。
圖書館一日行,感悟文化魅力
12月8日“一花一韻”實踐隊成員來到日照市圖書館展開實踐活動,實踐隊成員首先在館內瀏覽圖書并了解到傳統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
風貌的文
化,是各民族歷史上各種
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現。其內容當為歷代存在過的種種
物質的、
制度的和
精神的
文化實體和
文化意識。它是對應于當代文化和
外來文化的一種統稱。傳統文化是非常龐大的一門學問,是不斷發展的,當代青年對傳統文化應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度,以發展辯證的眼光看待和傳承,這是實踐隊成員在圖書館內的第一條感悟。在實踐過程中實踐隊員也沉浸在傳承千年的文化中,感嘆前輩的偉大成就,堅定傳承發揚傳統文化的決心。
而后在工作人員的帶領和講解下實踐隊成員參觀了國學講堂,尼山書院,方志館,政協文史館等地,深入了解了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及傳承發展的必要性。在國學講堂里實踐隊成員了解到學習國學的意義,是傳承中華文化,讓流傳了五千年的中華文明不至于在現在全球化的趨勢下被同化甚至遺忘。在方志館里實踐隊成員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非遺想要發展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變成商品。非遺和其他中華傳統文化元素一樣,想要發展,有生命力的發展,就需要如何融入生活,或者準確定位它們在現代生活中的角色,把他們變成商品,生活日常,工藝品,奢侈品都可以,然后鋪開一條未來的路來。實踐隊員在看見非遺展品“過門箋”后決定為其發展做出行動。圖書館一日行讓實踐隊員收獲頗豐,在感悟傳統文化魅力的同時也對如何弘揚和發展傳統文化有了計劃。
傳承發展傳統文化,青年一代接力前行
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基,是我國興旺發達的精神支柱,是華夏兒女智慧和精華的積淀,是炎黃子孫的驕傲,是中華民族的靈魂。
青年一代傳承和弘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新時代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需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精神動力。發揚優秀傳統文化就是堅定文化自信,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實踐隊成員明白青年一代要延續文化基因,賡續紅色血脈,要不斷創新性發展,讓更多的新鮮血脈投入到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建設中去,進一步彰顯中華文化的魅力,吸引更多人了解、傳承傳統文化。當文化得以傳承時,中國的軟實力自然會更加強大,有助于更快的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讓全世界看到中國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