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ㄍㄓ崋T:紀明穎)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以及外出務工人員增多,空巢老人、留守老人已成為農村特有的“標志”,養老難、養老貴問題日益凸顯。老年人的生活起居時時令人牽掛,“民以食為天”,如何讓老人吃得到可口的飯菜,“食”有所依,也成為了全社會關注的話題。在此背景下,南京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團隊“食空穿梭小隊”開展了“農村老年人助餐服務體系建設的調查研究”暑期實踐活動。
通過前期資料收集,實踐小隊了解到六安市金寨縣燕子河鎮金沖村創新建設了金沖新時代文明實踐康養中心,每周一、周三、周五中午為到來的老人提供免費的午餐,探索出一條農村居家養老、互助養老新模式,十分具有代表性。隨后,團隊成員通過電話與燕子河鎮鎮政府人員取得聯系,受邀前往金寨縣燕子河鎮金沖村新時代文明實踐康養中心進行參觀調研。
。▓D為食空穿梭小隊成員與金沖村康復中心負責人合影 思琪攝)
6月25日上午九點,實踐團隊來到位于金寨縣燕子河鎮金沖村內的康養中心。中心志愿服務組副組長、金沖村老村書記鄭學海接受了團隊的采訪。經老書記介紹,該中心依托原金沖小學舊址進行改造,按照老年人生活習慣,政府投入50萬元,整修配套了食堂、餐廳、圖書館、棋牌室、休息室,增設了無障礙通道;考慮到農村居住分散,老人往返時間長、距離遠,康養中心每周一、三、五對外開放,中午則為老人提供一頓免費的午餐。
采訪中,老書記鄭學海還提到目前金沖村愛心助餐的運轉經費均來自社會捐贈,愛心人士直接捐資捐物給康養中心,財務使用情況接受村里監管。自2019年康復中心開辦以來,共接受社會愛心募捐款物超5萬元,現金約2萬多元,現結余約1萬元,仍可維持免費助餐服務運轉半年以上?紤]到金沖村助餐服務單一的運營成本來源,隊員們提出了利用現代網絡技術,對其進行宣傳,并通過可靠平臺進行愛心捐款的籌資方案。
(圖為團隊成員采訪康復中心志愿服務組副組長鄭學海 徐康健攝)
如何讓老人從“吃得到”到“吃得好”,金沖村新時代文明實踐康養中心現負責人王厚琴女士告訴小隊成員,免費午餐的菜品針對大多老年人的身體狀況進行調整,采購按照每位老人10元的標準進行配餐,四菜一湯,根據時節挑選不同的蔬菜品種,既考慮到口味豐富,葷素搭配,也保證少油少鹽,讓用餐的老年人吃得安心又開心。
(圖為團隊成員采訪康復中心現負責人王厚琴 周越攝)
同時,成員了解到,康養中心的定位是非盈利性的社會福利機構,日常運作志愿服務是由村兩委牽頭,全面走訪老黨員、老村干、老教師等,邀請他們發揮余熱、參與管理,并明確告知是義務勞動。最終,有3名鄉賢接受邀請,分別是金沖村的老村書記、老村會計和老教師。負責午餐的是負責午餐的是衛生院家屬和村里的退休干部,她沒有工資,僅由康養中心支付每人10元的餐費。但她們十分熱心地參與其中,每次都一大早就在廚房忙活著,洗菜、切菜、下鍋……
(圖為衛生院家屬在廚房備餐 昝鑫茂攝)
中午11點半,一盤盤百葉燒肉、醬燒茄子、青椒豆干、西紅柿雞蛋湯新鮮出爐。團隊成員幫忙志愿人員擺放桌子和碗筷,并招呼老年人用餐。
。▓D為康養中心內老年人盛飯 高穎攝)
前來吃飯的77歲金沖村村民朱奶奶高興地對小隊成員說,她認為在康養中心食堂吃飯不光方便了生活,菜品的質量、味道也讓她感受到了更多的溫暖。朱奶奶說,自己孩子不在身邊,農忙結束后,空閑的時候來到康復中心和好友聊聊天,打打牌,吃吃飯,生活也很安逸,這里讓她感受了滿滿的幸福感。
。▓D為金沖村老年人在餐廳用餐 傅蘇瑜攝)
調研歸來,小隊成員總結發現農村老年助餐服務點的開展,與經濟發達、交通便利的城市地區相比,發展較為滯后,但供給側不足,需求無法滿足的現狀依然存在。實踐小隊調研后總結:“農村老年人的實際需求差異化、農村人口分布較為分散以及政府補貼力度和落實政策都使得供給方望而卻步。老年助餐服務在農村規;涂沙掷m發展,關鍵要依靠社會性非營利組織,發展農村養老服務公益經濟,打造農村公益活動的可持續循環發展體系。”
在山清水秀的金沖村,一頓頓熱乎可口的飯菜焐熱了一位又一位老人的心。金沖村農村助餐點的成功實踐,得益于其公益免費的性質以及讓老人聚在一起休閑娛樂的附加價值,其運營方式是由鎮上的企業家捐助、村委配合開展,本質上是沒有盈利造血功能公益行為。金沖新時代文明實踐康養中心的成功運行,增強了金寨縣做好養老事業的信心和決心。下一步,金寨縣燕子河鎮將以金沖為樣板,爭取在每一個村都創建新時代文明實踐康養中心,不僅讓每一位老人食有所依,更是帶給了金沖村老人幸福安康的生活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