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固脫貧成果,探索紅色基因
為研究國家脫貧攻堅成果,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長安大學“以青春之我,助鄉村振興”暑期三下鄉活動第二站來到陜西省商洛市丹鳳縣的馬爐村,探索紅色基因,品味脫貧成果。
馬爐村本是陜西省商洛市丹鳳縣一個普通貧困村莊,而在當地黨員與村民的共同努力之下,加上黨性教育助力,村莊已打造形成了集生態旅游,產業扶貧,體驗教育于一體的綜合性教育基地,成功實現脫貧致富。以小見大,能從中窺探出新時代下無數農村村莊于全面小康路上的縮影,而馬爐村無疑是最有代表的成果。梯田層層疊疊,綠樹影影綽綽,天氣晴朗時,團隊成員到達馬爐村紅色教育基地,進行參觀學習,體驗田園風光,融入農村生活,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要了解馬爐村歷史,繞不開的是人是基層優秀黨員劉西有。中國共產黨九大,十大,十一大代表劉西有用一把鋤頭帶領村民修整田地,改變當地的落后面貌。馬爐村修建了劉西有紀念館來銘記他的貢獻。黨員劉西有與村委會深入研究馬爐村貧困原因,制定計劃,與村民們共同培育適宜果樹,尋求其他企業工廠投資,帶動村莊經濟發展,探索特色致富道路。劉西有愿意吃苦耐勞的優良品質與一心為民,大公無私的精神激勵馬爐村村民自力更生,艱苦創業。村中人人都談得了劉西有精神,講的了劉西有故事。村委會將攜手村民,繼續傳承艱苦創業的品質,延續劉西有的故事,書寫新時代的奮斗歷程。事后實踐員對村委會干部進行簡單采訪,談談國家政策對村莊經濟發展的必要性。干部表示國家為農業合作社注入資金也是為村莊脫貧攻堅注入活力。
實踐團隊成員們跟隨向導體驗一番農戶生活,從村中水泥路到田間泥土路,還聞得見雨后清新的氣味。成員們幫助農戶喂豬,修剪果樹,給樹苗施有機肥料,給茄子地除草等,參與到這些工作里,體驗勞動的快樂。核桃,彌糊桃等特色農副產品,乘著電商直播之東風,打開銷路,銷往全國各地,再次改善村莊經濟。了解過村莊居民日常生活模式,也是體悟一番用雙手改變貧窮,勤勞致富。
- 紅路同行!大連理工大學學子傳承紅色基因
- 為進一步弘揚紅色精神,筑牢紅色根基,7月1日—7月28日,大連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部紅路同行社會實踐團(以下簡稱“實踐團”)赴
- 09-07 關注:22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