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化實踐育人效果,增強在校生對學校的認同感和使命感,山東大學本科招生辦公室和校團委在2025年寒假開展優秀學子母校回訪社會實踐項目。該項目通過在校生視角展示學校辦學特色,搭建高校與中學的溝通橋梁。
育才中學專場宣講聚焦學業規劃
1月13日,山東大學學子在寧夏育才中學開展專場宣講活動。前期準備階段,團隊與該校教師袁宏偉老師對接,確定以“大學認知+備考指導”為核心內容。成員整理山大招生手冊、國家級實驗室介紹等資料,并剪輯校園運動會、學術論壇等活動視頻,增強宣講直觀性。
活動分為兩個環節。第一部分通過播放視頻展示山大校園全貌,包括教學樓設施、圖書館藏書量及學生科創成果展覽。宣講人隨后講解該校歷史發展脈絡,重點說明醫學、數學等優勢學科建設情況,并逐條解讀“平行志愿錄取規則”“專業調劑政策”等條款。
第二部分聚焦高中學習方法指導。兩名成員回顧自身備考經歷,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利用課堂筆記整理知識框架,二是通過錯題本定位薄弱環節,三是采用“番茄工作法”提升復習效率。針對考前焦慮問題,成員演示呼吸調節訓練,并推薦通過慢跑、繪畫等方式減壓。
互動環節中,學生提出“強基計劃面試考察重點”“大學預科課程”等問題,成員結合山大實際情況舉例說明。活動結束后,團隊向校方贈送山大宣傳折頁,供學生課余翻閱。多名學生表示,宣講內容幫助他們明確重點大學錄取要求,后續將調整學習計劃以匹配目標。
圖1 宣講團成員在寧夏育才中學開展活動
賀蘭一中開展返校經驗分享活動
山東大學學子返回母校寧夏賀蘭一中開展宣講活動。活動籌備工作提前一個月啟動。團隊與學校教務處多次溝通,最終確定以“集中宣講+分班交流”形式開展。根據學生問卷反饋,宣講內容聚焦大學生活實況、熱門專業解析及高考復習方法三大主題。
1月22日活動當天,團隊首先在禮堂進行集中宣講。三名成員分別從學業、實踐、社團角度分享經歷。一名工科學生展示實驗室操作視頻,解釋專業課程與實際應用的聯系;另一名文科生介紹參與鄉村支教的過程,強調社會實踐對綜合素質的培養作用。同時,成員坦率講述適應大學節奏的困難,例如時間管理壓力、跨學科學習挑戰等,并給出應對建議。
集中宣講后,團隊分為五組進入高三班級。針對學生提出的“如何平衡復習與休息”“強基計劃報考條件”等問題,成員結合個人經驗逐一解答。對于有意報考山大的學生,團隊提供近三年寧夏錄取分數線參考,并分析不同專業競爭情況。活動最后設置一對一咨詢環節,為有特殊需求的學生定制學習計劃建議。
該校教務處老師表示,活動內容貼合學生實際需求,尤其志愿填報數據分析具有參考價值。參與學生認為學長學姐的親身經歷更具說服力,減輕了對大學生活的迷茫感。
圖2 宣講團成員在寧夏賀蘭縣第一中學開展活動
銀川一中舉辦多校聯合宣講活動
1月24日下午,寧夏銀川一中舉行高校聯合宣講會。山東大學“魯臨塞上,夏地逢齊”宣講團與天津大學、蘭州大學團隊共同參與。活動旨在通過展示大學教育資源和校園生活,幫助高中生規劃未來發展方向。
宣講團使用PPT系統介紹該校情況。內容包括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學生參與全國競賽的成果,以及跨校區教學特色。現場展示趵突泉校區秋季銀杏景觀、青島校區海濱建筑群等影像資料,呈現校園四季風貌。宣講成員結合自身經歷,講述參與天文社團、物理科研項目及山東省大學生運動會比賽等具體事例,強調大學平臺對個人能力提升的作用。活動結束時,團隊向學生發放印有山大標志的紀念卡貼,并提供包含招生政策、專業分類的折頁手冊。學生可通過掃描折頁上的二維碼加入咨詢群,獲取報考相關信息。
宣講結束后,部分學生圍繞不同高校特點展開討論,比較學科設置與校園環境差異。一名高二學生表示,通過活動更清晰了解大學學習與高中生活的區別,對專業選擇有了初步思考。
圖3 宣講團成員在寧夏銀川一中開展活動
招生宣講活動獲積極成效
活動中,宣講團隊通過播放校園宣傳片、講解校史文化和學科優勢等方式,使學生全面了解山東大學的辦學實力與學術特色。通過系統介紹,當地學生對學校的優勢學科布局和校園學術活動形成明確認知。
活動期間,團隊成員切實體會到高效合作的重要性。從場地布置到設備調試,從分工協作到校方協調,各環節均需密切配合。例如講解人員需與資料展示人員保持協作,保障宣講流程順暢。團隊成員同時認識到,客觀傳遞學校真實信息、正確指引學生升學方向是其承擔的重要責任。
在總結階段,團隊發現當地學生主要關注專業發展前景與校園生活保障兩方面。針對專業方向,學生普遍希望了解就業路徑、薪資水平及深造機會;針對生活保障,重點詢問住宿條件、飲食標準、安保措施及醫療服務。基于此,團隊計劃后續制作包含具體專業信息的指導手冊,拍攝校園生活實景視頻,以更直觀方式回應學生關切。
團隊表示將持續優化宣講工作,通過總結活動經驗、改進展示形式,為更多學生提供有效幫助。成員對未來工作充滿信心,認為隨著宣講質量提升,將有更多寧夏學子選擇山東大學,在這所百年學府實現求學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