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之鄉的青春答卷:菏澤鄉村振興中的"花"樣突圍
當千年牡丹遇見青春力量,鄉村振興的畫卷在齊魯大地徐徐展開。寒假期間,"何以中國·振鄉逐夢"實踐隊深入"牡丹之都"菏澤,解碼一朵花如何激活產業鏈、一座城怎樣實現產才共融的振興密碼。
產業鏈延伸:從國色天香到富民密碼。
在菏澤多個牡丹種植基地,實踐隊員目睹了傳統種植的現代轉型。通過"種植+深加工"雙輪驅動,牡丹籽油成為產業新支柱,牡丹花瓣、根莖等被開發為食品、護膚品等高附加值產品。"過去只當觀賞花賣,現在全身都是寶。"當地企業負責人指著自動化生產線介紹。產業鏈的延伸不僅拓寬了市場空間,更讓農戶共享增值紅利。
文旅融合:激活"美麗經濟"新場景。
走進牡丹主題文旅區,"花海+民宿+文創"的融合模式令人耳目一新。國際牡丹文化旅游節吸引全球游客駐足,牡丹壁畫墻成為網紅打卡點,融入北魏元素的茶具、絲巾等文創產品讓文化可攜帶。實踐隊員注意到,農家樂經營者通過短視頻平臺推廣"牡丹宴",實現了"淡季不淡"的客流突破。
產才共融:青春力量澆灌產業沃土。
在產業蓬勃發展的背后,人才與科技的雙重挑戰依然存在。調研發現,牡丹籽油深加工等領域存在技術瓶頸,電商運營、品牌策劃等專業人才缺口明顯。對此,當地正探索"校企合作+鄉賢回歸"機制,通過建設大學生實踐基地、設立創業扶持基金,吸引青年帶著技術、創意"走進來"。
實踐隊員在走訪中深刻認識到,牡丹產業的突圍之路,正是傳統農業轉型升級的微觀樣本——既需要科技賦能延長產業鏈,更要通過文化創新提升價值鏈。正如帶隊教師所言:"當青春智慧與鄉土資源碰撞,千年牡丹正書寫著新時代的富農故事。"
此刻的菏澤,牡丹不僅是枝頭的姹紫嫣紅,更成為撬動鄉村振興的產業支點。隨著更多青年人才的加入,這條"以花為媒、產才共興"的發展之路,正綻放出愈加絢麗的光彩。
作者:“何以中國·振鄉逐夢”實踐隊 來源:大學生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