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初,為深入探索元宇宙技術在城市文旅發展中的應用前景,項目組走進徐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就項目落地開展了深入調研。
"你們的項目理念非常具有前瞻性和創新性!"局領導對我們的到訪表現出濃厚興趣。作為兩漢文化核心區、淮海經濟區文旅樞紐,徐州正積極探索"科技+文旅"的融合路徑。在交流中,局領導詳細介紹了徐州文旅發展面臨的挑戰。以"漢代三絕"(漢墓、漢兵馬俑、漢畫像石)為例,文化內涵多依賴傳統解說牌,年輕游客感知度低。2023年的調研數據顯示,78%的游客認為"看不懂漢代文物背后的歷史脈絡"。同時,部分景區盲目引入VR設備,卻因內容粗糙反而降低了游客體驗。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介紹了項目的技術方案。通過無人機與MR技術的結合,游客不僅能獲得全新的觀覽體驗,更能深入了解文物背后的歷史內涵。例如,在楚王陵可以通過MR技術觀看玉衣制作、編鐘演奏的全過程,在龜山漢墓可以開展"考古探秘"的互動體驗。
"文化為魂、科技賦能、全域協同、持續生長,這應該是智慧景區建設的核心方向。"局領導表示,未來徐州將重點打造實時全域感知網絡、游客行為深度挖掘系統和元宇宙級沉浸技術三大板塊。他特別強調,技術應用要避免簡單的表層展示,而是要實現文化基因的深度解碼與創新表達。
對于具體落地路徑,局領導建議我們關注"輕量化剛需型技術應用"。"中小景區普遍面臨'重投入、難運維'困境,需要優先落地低成本、高回報的'微智慧化'解決方案。"這讓我們對項目的發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從游客需求角度,局領導分享了一組數據:參與戶部山古民居MR劇本游的游客,復購二次體驗率達65%,遠超傳統觀光客的12%。這說明,通過科技手段打造沉浸式體驗,能夠有效提升游客的文化獲得感和參與度。"期待你們能帶著技術方案深度走訪徐州景區,為徐州從'文旅大市'邁向'文旅強市'貢獻力量!"局領導的寄語讓我們深受鼓舞。通過此次調研,我們不僅對城市文旅發展的需求有了更深入的認識,更加堅定了以科技創新助力文化傳承的信心。
離開文旅局時,我們對科技賦能文旅發展有了新的思考:技術創新不是目的,而是連接古今的橋梁,是讓歷史文化走進現代生活的紐帶。我們將繼續完善項目方案,努力為文旅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文:葉子菁、杜天宇 圖:葉子菁 編輯: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