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王藝雯 張偉巍)河海大學“若水計劃”博士團在長江流域的實踐活動,是一次深入探索現代化水利建設與人才培養相結合的旅程。2024年7月17日至8月5日,博士團通過實地調研、座談交流和頂崗實習,全面了解了長江流域水利發展的新質生產力。
圖一 博士團在長江水利委員會水文局合影 實踐隊員 劉師源 供圖
實踐活動始于長江科學院和長江水利委員會水文局,博士團圍繞“新時代水利建設的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主題,與行業專家和校友進行了深入的學術交流。在座談會上,博士團了解到長江流域正在積極構建數字孿生水利,推動水利體系向自動化、智能化、一體化發展,并強調了培養復合創新型人才的重要性。
圖二 博士團在長科院歷史陳列館參觀 實踐隊員 劉師源 供圖
在實地調研中,博士團參觀了長科院歷史陳列館、水力學所模型基地,以及長江委水文局的業務中心和水文情報預報中心。通過這些參觀,博士團對長江流域水網建設的技術創新和日常會商工作有了直觀的認識。特別是在三峽水利樞紐的調研中,博士團學習了科技工作者如何攻克世界級科技難題,見證了水利工程的壯麗與挑戰。
圖三 博士團在三峽左岸電站合影 實踐隊員 劉師源 供圖
為了更深入地了解水文一線的新常態,博士團走訪了漢口水文站、黃陵廟水文站與宜昌水文站,見證了水文測站儀器的更新和水文測驗工作的現代化、智能化發展。這些經歷讓博士團認識到,成為合格的水利新質勞動者,需要緊跟行業轉型,結合新質生產資料,創造新價值。
為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要求,部分博士團成員來到南京分局三橋水文基地進行頂崗實習。在為期14天的實習中,成員們不僅學習了水位、流量等水文測驗方法,還完成了外業工作,親身體驗了水利新質生產力建設的過程。
通過這次實踐活動,博士團成員的科研學習熱情被激發,他們以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奮進的工作狀態,準備投身到新時代的水文發展中,為長江流域的現代化水文發展貢獻青春力量。這次旅程不僅是對知識的探索,對實踐能力的鍛煉,更為博士團成員未來的職業生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