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過程中,農村仍然是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同時也是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對新發展階段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了總體部署,為做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三農”工作指明了方向。推進鄉村振興也是廣大青年的使命所在。
2024年7月6日,江蘇師范大學“和美鄉行·青春筑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隊的隊員就來到了儀征市,通過對揚州市三省畜牧有限公司董事長杜磊的采訪,探尋青年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生態振興的新路徑。
機緣巧合,返鄉創業
杜磊,揚州市三生畜牧有限公司董事長,是90后返鄉創業的杰出代表,曾獲揚州市十大杰出青年、江蘇省鄉村振興青年先鋒標兵、全國鄉村振興青年先鋒等榮譽稱號。
在大學畢業后,杜磊觀察到了鄉村農業發展的巨大潛力。經過深入的市場調研,杜磊調整策略,在沙集村投身于生豬養殖事業。在訪談過程中,杜磊多次引用一句諺語:“豬糧安天下。” 這句話凸顯了生豬養殖的重要性——它不僅影響人們的飲食生活,更關乎國家的糧食安全和農業進步。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和民眾生活水平的持續提高,豬肉需求激增。這為生豬養殖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市場機遇,同時也對其養殖技術和管理、環境保護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0年,非洲豬瘟肆虐,豬肉供應不足,豬肉價格大幅上漲。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下,杜磊洞悉商機,勇擔責任,毅然投身于養豬事業,創立了揚州市三生畜牧有限公司,為儀征市承擔了80%的生豬保供任務。
變廢為寶,綠色助農
杜磊已經成為揚州地區生豬養殖業的佼佼者,其經營的養豬場不僅規模宏大,而且在生態養殖方面有著獨特的理念與豐富的實踐經驗。
以往的養豬場總是不可避免的會出現養殖環境臟亂差、氣味難聞的情況。但杜磊不認為養豬一定會和“臟、亂、差”掛鉤,他從環保角度出發,提出了“循環農業”理念,將豬糞變廢為寶。一方面,杜磊在養殖場中建起了一個覆膜式沼氣發酵池,利用豬糞發酵產生沼氣,用來黨作燃氣、發電。另一方面發酵后排出的豬尿和沼渣在處理后轉化為優質有機肥,一部分用于園區的農作物施肥,減輕環境負擔的同時提升農產品質量,另一部分對外銷售,產生經濟效益。
賦能鄉村,共筑夢想
位于江蘇省中部的儀征,是一座被丘陵地帶環繞的城市。這里的地勢高低起伏,田地不利于耕種,經濟相對落后。初到沙集村,杜磊面臨著的是鄉間小道,交通不便的困境。然而,他沒有被困難所嚇倒,反而看到了這片土地的潛力。
杜磊把目光投向了鄉村建設。他積極與當地人合作,不斷投入資金和精力,改善村里的基礎設施。如今,寬闊平坦的水泥路已經取代了原來的鄉間小道,沙集村的經濟也漸漸活躍起來。這離不開杜磊及當地村民與政府近年來對鄉村建設的不斷投入,為這片土地鋪就了一條致富之路。
在杜磊的努力下,他的養殖場逐漸發展壯大,成為了當地知名的生豬養殖基地。他不僅為市場提供了大量優質的豬肉,還為周圍的村民提供了工作機會,共同助力我國生豬養殖產業的發展。
沙集村的蛻變,只是儀征的一個縮影。在這里,還有許多像杜磊一樣的耕耘者,他們在鄉村產業的振興道路上,不斷努力,取得了顯著的成果,既提高了自身的生活水平,也推動了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
克服困難,擘畫未來
杜磊對于未來的發展有著清晰的規劃。目前生豬養殖整體行情不景氣,但杜磊并沒有灰心喪氣。而是積極地與各方進行洽談,尋求不同的合作方式。當地政府對此也非常支持,時常關心三生畜牧有限公司的發展狀況。
作為一名農業科技工作者,杜磊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并持續關注鄉村產業的發展,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助力鄉村經濟的繁榮。杜磊的步伐從未停歇,他始終堅持發展“規模化、生態化、智能化”的養豬模式,將生豬養殖與農林業結合發展,走好綠色生態的循環農業發展之路,帶動更多農戶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如今,當你走進儀征的丘陵地帶,你會看到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曾經貧瘠的土地,已經煥發出了新的生命力。這里的人們,用勤勞和智慧,譜寫了一曲曲鄉村振興的贊歌。而杜磊,就是這片土地上的一顆明星,他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堅定信念,為鄉村產業的振興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我們要堅持綠色發展理念,不斷提高生豬養殖技術,生產出更加健康、安全的豬肉,滿足人們日益提高的生活需求。同時,我們還要關注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不斷探索和研究養殖技術,努力提高養殖效益,同時也要關注環境保護,推動生豬養殖產業的綠色發展,保護好生態環境,讓子孫后代能夠享受到美好的自然環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為國家的農業發展和人民的美好生活做出更大的貢獻。
作者/圖文:俞婧 程詩穎 涂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