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深入一線精準調研實地考察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廣西師范大學“忻忻向榮”團隊成員前往盧氏古法紅糖商鋪開展第三站調研,在廣西來賓忻城縣探尋鄉村振興背景下生態振興助力經濟發展路徑。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來賓忻城縣是廣西蔗糖生產基地之一,素有“土紅糖之鄉”之稱,這里仍傳承著土法熬制紅糖的技藝,自CCTV17農業農村頻道播出的《鄉村大舞臺》報道紅糖后,忻城的古法熬制紅糖更是火遍大江南北。廣西師范大學“忻忻向榮”團隊來到盧氏古法紅糖商鋪,店內工作人員向團隊成員介紹了古法紅糖制作技藝的發展與傳承歷程,成員們對制糖的步驟有了初步的了解。隨后,團隊成員跟隨著工作人員,在做好防護措施后走進了制糖坊,進一步體會古法紅糖制造過程之精湛。古法熬制紅糖,首先用壓榨機把甘蔗壓榨出甘蔗汁,把甘蔗汁放進鍋中燒開至水分蒸發,并濾掉雜質,其次,把糖水倒入方形模具中冷凝成形,一塊塊紅糖塊就此誕生。以古法熬制出來的紅糖不添加防腐劑,是純天然的綠色食品,響應了黨中央“綠色富國,綠色惠民”的發展理念,鄉村振興之路就要走綠色發展之路。
圖為商鋪工作人員向團隊成員介紹古法紅糖
圖為糖坊內正在進行“熬糖”流程
工作人員向團隊成員介紹道:“這些食品寓意好,風味足,是逢年過節、婚慶嫁娶等場合的必備佳品。”紅糖食品關注消費者的需求,做人民真正需要的產品,極大地拓展了古法紅糖的發展渠道,延長其產業鏈,推動紅糖產業不斷發展。壓蔗殘渣富榨后剩余的甘含維纖素、能量和礦物質,能夠作為作為原料生產紙漿,或是作為營養豐富的飼料用于畜牧業,這大大提高了產業的資源利用率,促進生態經濟和綠色可持續發展,推動鄉村振興道路越走越遠。
圖為工作人員展示紅糖產品
通過此次實地調研,“忻忻向榮”團隊成員深入了解忻城縣傳承百年之久的古法熬制紅糖,收獲頗豐,感悟頗豐。紅糖制作歷史悠久,既傳承豐富的文化底蘊,又在勞動致富的同時緩解當地就業壓力。同時,甘蔗渣的再利用,提高了古法紅糖熬制的副產品利用價值,深入貫徹了新發展理念,是新時代的發展榜樣,極大地推動鄉村振興。
圖為團隊成員與商鋪工作人員合影
(文/趙心凌;圖/張寶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