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動概況
編程微啟蒙,微光聚希望,志愿者通過“編程入鄉村”愛心支教幫助留守兒童提升學習興趣,推動美麗鄉村建設,用代碼渲染溫暖暑假。活動前期團隊成員針對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進行實地調查、對標幫扶,并且通過開展python課程、圖像讀取、基礎圖像處理等項目幫助留守兒童提升對人工智能的學習興趣,推動人工智能教育走進鄉村校園建設,讓留守兒童有機會更近距離地認識編程與人工智能,通過公益的少兒編程課助力鄉村振興的教育振興,讓每一位鄉村兒童也都能夠享受到時代的科技教育。跨入人工智能新時代,要想更好的與科技融合、創造未來,編程能力幾乎是未來每個人都必須掌握的科學技能,而對于生活在鄉村的留守兒童來說,他們很難有機會近距離接觸了解編程。因此本次愛心義務支教不再是單純的志愿服務,而是在支教內容上開展趣味編程教育,團隊成員作為學術服務中心的一員,將發揮專業所學,利用現有的互聯網優勢,讓大學生“就近”與當地的學校或社區村委會形成合作關系,作為鄉村與城市溝通的橋梁,把外界的科技、文化知識帶進貧困地區,嘗試“互聯網+授課”“人工智能+教育”,充分發揮教育技術對鄉村教育發展的引領作用。團隊始終秉承著推廣和普及科創教育的初心使命,讓每一位留守兒童有機會體驗到科技教育的魅力,真正成為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使留守兒童能夠感受到社會的溫暖與關愛,形成整個社會關注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
二、團隊簡介
學校:淮北師范大學
團隊名稱:編程織就夢想,科技創造未來——愛心支教團隊
團隊成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學術服務中心主任及部長們
實踐時間:2023年7月6日——2023年8月1日
實踐方式:線下實踐
實踐地點:安徽省宿州市蕭縣師范中學
三、項目實施計劃
1、前期基礎
隨著全面放開政策的施行,留守兒童問題如今已經成為了一個社會性問題。在我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大批農民涌入城市充當新型勞動群體的同時,農民工背后的留守兒童問題近年來日益凸現。作為農民工進城后的最大牽掛和未來農村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現階段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在監護模式、成長過程、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著諸多薄弱環節,如果處理不當,將給這一群體的健康成長帶來一系列問題,從而給整個社會帶來不良影響。同時,2023年疫情結束全面放開,蕭縣作為貧困縣,也是一大勞務輸出地,該地的留守兒童有很大的增加趨勢。因此,下鄉支教能緩解留守兒童面臨的種種問題,也能以點破面的反映出全國各地的留守兒童情況,對維護社會安定、建設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為此,本項目的開展依據2021年我院開展的“微漾經心,心夢童行——義務支教”活動,對當地的留守兒童進行幫扶,同時開展科創教育課程,能夠有效地將大學生掌握的先進知識以及互聯網上的知識和時事有效地傳達給當地的兒童,深度體會和調研留守兒童的教育和成長經歷。
2、形式內容
1、活動預熱:通過線下和線上網絡短視頻等形式進行多方位宣傳,招募愛心志愿者,針對上次義務支教記錄,在本次支教中進行回訪。準備好針對留守兒童生活、學習、心理等現狀的問卷調查,進一步了解農村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同時準備好針對中小學學生計算機使用能力、編程能力、人工智能了解等現狀的問卷調查,進一步了解鄉村中小學編程教育的情況。提前與學校和村委會做好聯系,了解支教地區基本情況。
2、活動實踐:志愿者進行支教,通過開展python基礎課、圖像基礎課、如何實現簡單的人臉識別等課程進行集中教學,在課程結束后,陪伴留守兒童并進行家庭走訪,傾聽他們的的心聲,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深入了解留守兒童的學習、心理等情況,記錄下來以開展后續調研工作。
3、活動后期:開展活動總結研討會,團隊成員分享活動心得體會,將志愿者的支教記錄和走訪記錄進行匯總,制作成主題微電影和支教Vlog進行線上傳播。另收集孩子們的信封或寄語,支教結束后志愿者進行針對性回復,為同學們解惑并送去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