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藍印花布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夠更好的傳承以及中小學生群體能夠更好地接受優質的美育教育,團隊跟進深入了解藍印花布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了解了當前藍印花布在中小學生美育方面的發展現狀。通過了解的現狀,發現其中的問題與不足,團隊提出相關建議,助力中小學生非遺美育教育發展。
關鍵詞:藍印花布 非遺傳承 中小學生美育
藍印花布原稱“澆花布”,宋代稱為“藥斑布”,是我國民間長期流傳的一種紡織印染品,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是我國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藍印花布在題材和內容上有以形寓意、以音寓意和借用民間傳說故事來表達思想情感、以傳統的幾何圖案來象征吉祥。其圖案,均來自民間的巧妙構思,題材廣泛多樣,生動地表達了人們對吉祥如意的向往之情,鮮明體現其藝術美和濃郁的鄉土氣息,具有歷史文化研究價值。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重視美育對人與社會進步的重要意義。現代傳統的藝術教育形式已經延續了近百年,但是由于環境及時間等客觀因素的制約,學生獲得的藝術相關知識及教學影響范圍都十分有限。現在,隨著移動通信網絡的全面覆蓋,我國的移動互聯網正在升級換代快速發展,5G時代已經到來。互聯網+”美育教育所體現出的優越性將尤為驚艷。因此,“互聯網+非遺美育”的新模式將帶來更大的價值空間,進一步激發美育教育積極性。
“元宇宙+教育”是一個前景明朗的教育方法,通過運用AR等高新技術搭建元宇宙下虛擬平臺,提高了學生的觀察、分析、實踐、總結能力,提供了更好的教育體驗,正在逐漸成為教育發展趨勢。相信未來不久這種方式也將成為中小學生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夠有效改善中小學生美育教育的現狀,在元宇宙場景下,中小學生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相應知識,改變內心世界,不斷健康成長。
調研小組于2023年1月5日至2023年2月5日期間多次前往藍印花布染坊,采訪到了藍印花布傳承人,了解到目前藍印花布的制作流程、發展現狀、發展歷史及其傳承狀況。蘭陵縣非遺項目“大仲村藍印花布印染技藝”屬于傳統技藝類,省級非遺傳承人相友文,市級非遺傳承人相漢高。距離蘭陵縣(原蒼山縣)大仲村鎮政府駐地西北1.5里處的小吳宅村是臨沂蒼山藍印花布的主要產地之一,印染始于清康熙年間,相氏印染技藝已傳至六代,至今有300多年的歷史,2006年大仲村鎮依托“藍印花布”被省文化廳命名為“山東省民間藝術(染織)之鄉”。非物質文化遺產在2006年啟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普查保護工作以來,大仲村鎮制定了相應的保護計劃和實施措施,組織專家學者對其進一步挖掘、搜集整理,鎮政府對藍印花布加大保護力度,2006年大仲村鎮被省文化廳命名為"山東省民間藝術(染織)之鄉",大仲村藍印花布,2007年8月被列入市第一批非遺名錄。印染的匹料花布“貓蹄花”、“鳳戲牡丹”和件料花布“富貴花瓶(門簾)”、“魚與龍(床單)”、“雙鳳戲牡丹(包袱皮)”、肚兜等倍受人們喜愛,受到國內外不少藝術機構和收藏家的青睞好評。作品多次赴濰坊、曲阜和晉京陳列展銷,受到國內外友人的歡迎,韓美林工作室及山東、中央、清華大學等美術學院的專家、學者多次來此采訪、征集作品。部分作品并被中國美術館、文化部群文局及宋慶齡基金會等組織機構珍藏。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蘭陵藍印花布還吸收了剪紙、漢畫像石、刺繡、木雕等藝術創作方法,不斷適應時代的需要,由原來的單面印花發展成雙面印花,由單色發展成復色,由小布發展成寬幅布。
相漢高是相氏藍印花布的第六代傳承人。幼時便和家父相尤文(第五代代表性傳承人)學習藍印花布印染技藝,對藍印花布情有獨鐘,后來憑借這門手藝,他拿到了多個技藝文憑,專心致志于藍印花布制作。從事藍印花布印染數十年,相漢高屢次參展并獲獎無數:2011獲得山東省優秀文化人才獎;2012年參加中國非遺博覽會;2013年參加中國國際文化藝術博覽會;2014年參加第四屆全國非遺聯展;2015年參加中國長江非遺大展;2016年參加第四屆中國非遺博覽會;2017年參加全國手工藝產業博覽會。2018年,參加中國民間工藝品博覽會,其作品《大吉大利》獲得重點推薦作品獎;2018年參加第五屆中國柳編旅游文化博覽會,獲得優秀獎;2018年參加第五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2018年參加文化部、旅游部、教育部及人社部組織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計劃”,以研修班優異成績結業;2019年作品《錦瓶盛世國泰民安》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收藏。此外,相漢高曾多次被各家電視臺邀請展演,多次被新聞媒體追蹤獨家報道。如今,相漢高義無反顧的承擔起了第六代傳承人的重擔,他在做藍印花布的同時也會做一些抱枕、短袖之類的用品,并積極參加大型活動宣揚和傳承藍印花布藝術!
經過小組成員調查發現,藍印花布目前發展仍面臨很多困境。一方面,作為一種傳統手工藝,年輕人對其關注度不高。復雜的工藝流程,加之需要耗費大量時間與人力,相比于機械手工藝,藍印花布的效益較低。很多人不會去選擇把其當做自己一份事業,尤其是快節奏時代的年輕人,更不會去選擇。這也就導致藍印花布的傳承以及代代流傳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另一方面,過度的單一的色調,限制了其與社會的融合性。從其命名來看,藍印花布的色調以藍色為主,對于部分審美者來說,可能會覺得其色調單調,相比于其他類似產品,競爭力較低。
通過小組調研情況來看,藍印花布在其一代代傳承人的努力下,已經取得了較大的成果,但在未來進一步發展傳承、產品的傳承與創新等方面仍舊存在不足。經過小組成員對調研結果的分析,得出了一定結論與建議。要促進非物質遺產的進一步發展,就要利用新技術、新手段。元宇宙
,是,具備新型社會體系的數字生活空間。將非遺文化與元宇宙結合,讓元宇宙賦能非遺數智轉型,有利于非遺文化的活態傳承。非遺文化是我國寶貴的歷史文脈,然而在城鎮化進程中,卻逐漸與現代化生產脫節,傳承主體流失、傳承語境缺失、傳承形式單一等問題愈發凸顯,陷入了認知與傳承困境,而以擴展現實、數字孿生為技術特征的元宇宙為非遺原真和活態傳承打開了新局面。通過元宇宙宣傳發揚藍印花布,能夠通過一種直觀鮮明的方式展現在更多人面前,讓更多人了解到藍印花布。另外,藍印花布可以通過走進中小學生校園,走進課堂,讓中小學生擁有接觸藍印花布的機會,引導學生強化對中國傳統手工技藝的認知,感受傳統技藝的獨特魅力,深入學習了解傳統文化,助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