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理工大學寒假實踐團在長治調研共同富裕之路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在廣袤的城鄉大地,富于創造力的人民是如何在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引領下創造美好的生活,又是在實踐中如何書寫光輝的篇章?這是大工學子普遍關心的問題,更是他們迫切想要尋找的答案。
經過認真查閱資料,多方咨詢比較,他們最終將目光聚焦在太行之巔的長治市。作為革命老區和內陸四線城市,這個以往并不顯山露水的低調小城,卻在2021年和2022年連續兩年取得名義GDP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均突破30%的優異成績。這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經濟增速顯著放緩的背景下顯得尤為亮眼。長治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密碼是什么?促進共同富裕的現實路徑又是什么?作為與新時代同向同行,同頻共振的青年人,大連理工大學“行棟派•緣溯潞州”社會實踐團來自山西各地和黑龍江、福建等地的14名成員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于2023年1月9日至13日赴山西省長治市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與黨的二十大代表、一線實踐者面對面交流,探索基層治理經驗、產業升級之路、鄉村振興密鑰。通過現場走訪,在深切感受新時代發展成果的同時,多維度考察了長治城鄉社會風貌。
實踐第一天,“行棟派·緣溯潞州”社會實踐團深入中科潞安高新科技園區,認真了解科技賦能產業振興進程。在與中科潞安閆總經理的座談中深刻領會“科技創新是推進產業振興的引擎。”以厚植人才為基礎,科技成果供給為載體,才能持續支撐新興產業的發展。隨后走訪淮海社區時,實踐團成員傾聽黨的二十大代表崔永明書記講解淮海開拓社區治理新路徑,發揮黨員眾多的優勢,實施“五個三”工作法,學習到淮海社區通過志愿服務活動和網格化治理新模式加強社區治理的方法,也為基層群眾干部忠誠為黨、實干為民的真情實意和常年堅守而動容。
炊煙裊裊鄉村夢,晨雁行行早爭先。
在作為能源型企業轉型發展典范的振興小鎮,李丹老師詳細全面地講解了牛扎根書記帶領下振興村篳路藍縷、持續奮斗的發展歷程。作為2021年度鄉村振興十大示范村鎮之一,實踐團了解到振興村依托獨特的產業優勢,在研學、培訓、旅游、康養等新產業的培育壯大上持續發力,建設成為集研學、培訓、旅游、康養為一體的新型鄉村,實踐團成員們學習到新型綜合產業小鎮振興發展路徑。下午,實踐團到達南宋鄉東掌村參觀學習,并與村黨支部宋委員、村委會李主任展開座談,了解到東掌村努力引入多元主體,匯聚多方力量,利用自身的煤礦資源優勢,由務農經濟產業轉變到資源經濟產業,后期開始發展旅游業,依托本地厚重的老院文化,塑造了東掌九院的特色IP,引領旅游資源規模化的共富之路。他們的發展過程引發了實踐團成員對新時代新型鄉鎮轉型實現共富路徑的思考。
致富思源,富而思進。
實踐第三天,為繼續深入探尋農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與拓展農業多種功能及多元價值,實踐團前往山西振東健康產業集團,觀摩振東制藥的轉型發展成就。實踐團成員認真聽取宋經理介紹振東制藥使傳統的中藥材種植基地實現規模化、基地化、產業化、現代化的精準幫扶模式,推動了農民穩定增收與城鄉共同富裕,看到了企業在帶動上下游產業及產業扶貧中做出的卓越貢獻。在與宋經理的座談過程中,成員們體會到振東集團“與民同富、與家同興、與國同強”企業文化的責任擔當。
“太行精神光耀千秋,紀蘭精神代代相傳。”實踐團走進地處太行山深處的鄉村振興示范村——長治市平順縣西溝村,在西溝展覽館和申紀蘭紀念館的參觀中,了解了李順達和申紀蘭兩位勞動模范不平凡的一生,深刻感受到共產黨人的初心不改,砥礪奮進的公仆情懷。下午,實踐團參觀了平順縣由農民直接參與經營的香菇種植大棚,以及企業帶動鄉村振興的太子龍服裝廠,了解貧困鄉村共同富裕與持續增收的發展道路。
登西井山巔,看古樸山村如何展露新顏。
實踐最后一天,實踐團來到溝壑縱橫、直入云霄的西井山村。通過實地走訪,成員們切實認識到空心山村的環境艱苦,發展艱難,在與村干部交談過程中實踐團成員深感國家大力扶持完善基礎設施,異地搬遷助力村民擺脫惡劣環境的不易,也感受到質樸樂觀的村民們在政府帶領下實現攻堅克難脫貧致富的信心。實踐團成員從村民的生活變化中感受共同富裕道路上取得的卓越成果,為本次實踐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踏夢而來,懷情而去。歷時五天,實踐團成員于1月13日成功結束本次實踐活動。“行棟派•緣溯潞州”實踐團走企業,訪社區,入鄉村,深刻感受了共同富裕路上奮斗者的足跡,充分了解了長治市在共同富裕中取得的成果和尚需提升進步的方向,收獲了寶貴經驗。展望未來,實踐團成員將充分消化吸收運用此次實踐成果,為共同富裕貢獻一份大學生的力量,并繼續投身時代洪流,以青春之名,赴時代之約!
(大連理工大學行棟派·緣溯潞州實踐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