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南石油大學,有這樣一支團隊——“瓶安出行”,通過思想的碰撞擦出智慧的火花,彰顯著新時代大學生的獨特風采,讓一個奇妙的“idea”——“制作一款新型玄武巖纖維儲氫瓶”破土而出、生根發芽、開出理想之花、結出成功之實。
據項目負責人劉竹溪介紹,2023年初,一次偶然的機會讓他和另外兩位同學在實驗室接觸到了儲氫瓶。通過近距離地觀察儲氫瓶的外觀設計、結構材料之后,劉竹溪等人利用課余時間向老師詢問制作儲氫瓶的理論知識和可行性,并向老師說出他們想設計一款性能好、安全系數高的新型玄武巖纖維儲氫瓶。在聽完他們的具體想法后,老師對他們生產玄武巖纖維儲氫瓶表示非常認可和贊許。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只要肯攀登”。據劉竹溪介紹到,最開始他們的想法是受到了很多人的質疑,他們也偶爾會陷入自我懷疑的狀態中。但是,他們依然堅定自己的初心,不斷進行玄武巖纖維儲氫瓶的設計,并且在機緣巧合下,另外七名不同學科的同學也參與到了這個項目中,逐漸使這個理想變為現實。隨著項目的不斷推進、成果的不斷展示,越來越多的同學對他們的想法和行為逐漸改觀,開始認可這個看似異想天開的想法。
據團隊其他成員介紹,他們深入地學習了儲氫瓶的制作工序、機械結合原理與現實需求,探討了新型儲氫瓶的研發設計,希望能設計一款滿足市場需求、性價比較高、安全可靠的儲氫瓶,幫助解決儲氫瓶市場的痛點難點問題。
經過兩年的學習和研究,一個誕生于寢室里的瘋狂“idea”搬進實驗室,通過實驗和數據將這個“idea”變成了實物。兩年內,該項目團隊不僅研發了玄武巖纖維改性技術,大大提升了玄武巖纖維的各種性能;還重新設計了儲氫瓶的制作方法,對儲氫瓶的結構進行了大幅創新。
這只團隊不僅形成了成熟的設計方案,還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他們不僅在實驗室完成了樣品的生產,產品的核心技術也已經在去年三月份在藍睿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了技術的投產中試,并簽訂了十年期的技術合作協議。玄武巖纖維儲氫瓶的技術得到了四川省玄武巖纖維研究院專家徐小明、四川禾誠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厙統宣、氫綠科技技術專家梁順望等多位專家的肯定并得到了包括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EileenHarkin-Jones、王斌教授在內的多位玄武巖纖維領域專家的點贊與支持。該成果還被邀請參加了2024成都一步步新技術研討會和成都工業博覽會,與超過20家企業進行了產品前景的交流。
瓶安出行始終堅持“氫裝上陣,瓶安歸來”的口號。希望能夠將他們當前設計的玄武巖纖維儲氫瓶投入生產,繼續規模化、產業化生產玄武巖纖維儲氫瓶,拓展國內市場和國外市場,更好的推動中國氫能源產業的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