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公費師范生們:
在我眼里,你們和普招的孩子一樣,一樣的青春活力與光芒萬丈;你們又和他們不一樣,因為作為定向培養的大學生,在畢業時,你們有一份“回家鄉教書”的工作在等著。這個工作,對有的同學來說,是穩定發展的保障;但對有的同學來說,是圈定發展的束縛。當我與你們交流職業夢想時,一些同學表示,當時報考公費師范生都是家長的建議,其實自己并不想當老師;有的同學說,好不容易跳出農門,畢業后又要回到農門,有些不甘心;還有一些同學表示,反正畢業后就有固定的工作,大學里不用太努力。我聽了,心中有些擔憂:如果你們無法認同自己未來的職業或者對未來沒有清晰的目標,你們將如何充實地度過大學、如何自信地走向未來的工作崗位呢?所以今天,我想跟大家交流,“定向不定局”。
首先,我們來說說國家為什么要定向培養公費師范生。公費師范生教育,實際上是為鄉村教育“筑池蓄水”,是為了解決鄉村教師青黃不接之困。定向的公費師范生,對于家鄉與社會來說,是穩定的未來師資;對于個人來說,是4至6年的學費生活費無憂、未來就業無憂——于公于私都有是一件非常好的事。
但是一些同學在考上公費師范生后,就把這個政策當成了圍城,要么抱怨父母限制了自己高飛、要么安于現狀不思進取,其實都是對政策與個人發展的誤解。
首先,定向回家鄉當教師并不意味著“沒出息”的定局。你們的一些初中同學可能會通過高考考上重點大學,與他們比較時,你們難免會失落甚至悔恨,心里想著:“當年他的成績還不如我呢,而現在呢?他考上了重點大學,以后有光輝的前程,而我則要回鄉下教書。”我想說,回鄉下教書怎么了?回鄉下教書比他們在城市里摸爬滾打更光榮。大家聽過“耶魯哥秦玥飛”的故事嗎?他20歲獲得美國耶魯大學的全額獎學金,赴美留學,26歲在耶魯大學完成了經濟學和政治學兩個專業的學習,取得了文科學士學位。在許多人看來,有著這樣經歷的人走的一定是一條穿西裝、拿高薪的富貴路。可這位重慶小伙卻選擇了另外一條路,他來到湖南的一個小山村,走上一條進基層、當村官的實干路。他用他的智慧與力量推動這個小山村點點滴滴的變化:硬化村級道路、安裝路燈、改善農田灌溉設施、引進信息化教育設備、改擴建敬老院、建立黑土麥田公益基金,他帶來了不一樣的風景,他被評為“2016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習近平總書記說:“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親愛的同學們,我們國家正在大力建設鄉村,鄉村的發展空間更大。對于我們大部分從農村出來的孩子來說,回到自己的家鄉、為家鄉的教育事業做貢獻,是回報家鄉與國家的方式,也是成就個人事業的方式;鄉村教師雖然是平凡的,但我們可以在平凡的崗位上有不平凡的追求,干出不平凡的業績。
其次,定向回家鄉當教師并不意味著“清貧”的定局。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鄉村教師隊伍建設,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又印發了《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 意見指出,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要在2035年,使全社會尊師重教蔚然成風,廣大教師在崗位上有幸福感、事業上有成就感、社會上有榮譽感,教師成為讓人羨慕的職業。為了實現這樣的目標,意見特別提出要不斷提高教師的地位和待遇,強調要“大力提升鄉村教師待遇。”可以期待,到你們畢業時,你們回家鄉當教師并不比在城市當教師的待遇差。
再次,定向并不意味著高枕無憂。大家應該還記得,當時你們和教育局簽訂公費定向培養協議時,教育局一定提醒了大家,大家畢業時到哪里去工作,會由縣市區教育局篩選分配。那么他們根據什么來篩選呢?應該還是你們在大學期間的成績和綜合能力表現吧。所以,你們大學里所學的、所積累的,應該依然會成為你們就業時的助力,依然影響著你們的前程。
那么作為一名定向公費師范生,大學的正確打開方式是什么呢?
首先,我愿你們在心中種下教育的信念。我的弟媳也是一名公費師范生,2014年她從湖南第一師范學院畢業時,盡管家人一直非常希望她去長沙工作,但她堅持留在家鄉的小鎮;家人又勸她說那你去初中吧,以后發展空間更大些,她堅持去小學,理由是她覺得小學時期是一個人成長奠基的時期,她想讓小朋友有一個快樂的童年。憑著這樣單純的信念,她在家鄉的小鎮上的小學擔任了兩個班的語文老師兼一個班的班主任。在她的課上,她帶領小朋友一起讀繪本、演故事,給每個孩子表現的機會;在課外,她帶領孩子們出黑板報、排節目、為每個孩子慶祝生日。孩子們都親切地叫她“小何老師”,并以在“小何老師”的班上為榮。雖然有時她一周累計課時達20多節,但她很少抱怨。每次講起她班上的學生,依然滿是驕傲與幸福。教育啊,真的是一份值得投入愛與感情的事業,當你相信教育、相信成長,你一定會感受到教師的幸福。我希望你們用四年的時間,種下教育的信念、滿懷教育的情懷。
其次,我愿你們錘煉優秀的師范素養。教師這個職業,對一個人素養的要求是全方位的,從基本技能層面來說,要求有良好的普通話能力、書寫及書面表達能力、教學能力,這些都必須通過日積月累的練習與實踐才能提升。“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大學里的學習,可以多找志同道合的同學相互促進,在我們學院,我們有“教師夢協會”,也有每年隆重舉行的師范生技能大賽和其他比賽,學校也有很多活動,同學們都可以在這些活動中鍛煉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除了基本技能層面,面對日趨激烈的競爭環境,我們還應該主動增強一些什么素養呢?有專家指出,現代教師的核心素養還包括:信息素養、創新素養、跨學科素養、媒體素養、社會參與和貢獻素養、自我管理素養等等,這些素養,要求我們積極關注社會、快速適應變革、把學習當做生活方式。
再次,我愿你們開拓眼界,操一點“非師范生”的心。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是認識自己、發展自己,在大學里,我覺得我們每個同學都應該在專業學習之余,對其他的事情多一些嘗試,你就會知道自己適合什么、不適合什么。我院2014級有一個同學,她在大一的時候開始自學古箏,很多同學都是這樣,大一激情地學這學那,后面不了了之;但她不是,她堅持每天練習,即使在備戰考研的時候,她仍然每天練習一個小時。這樣,她通過四年的努力,發展了一項終身受益的才藝。大學里的課余時間很多,你可以像這個學姐一樣去學習一門藝術、可以多參加一些活動、可以多看一些經典書籍,還可以去旁聽一些你感興趣的課程。你課余做的這些努力,也許會讓你擁有選擇其他工作的機會,也許會讓你的生活充滿樂趣。
最后,我想說,親愛的公費師范生們,不管你將來選擇什么職業,人生終究是一個充滿驚喜的旅程,我希望,年少的你們少一些顧慮,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