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下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建設
摘要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逐漸受到廣泛關注。而“一站式”學生社區,作為新時代大學生學習、生活的特殊場域,是高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型載體。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嵌入“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是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趨勢。本論文旨在深入探討高校一站式社區建設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分析其優勢與不足,并提出相應的改進策略,以期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高校、一站式社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引言
當前,我國高等教育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大學生群體面臨著諸多挑戰和壓力。心理健康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意義。2016年國家衛生計生委、中宣部、中央綜治辦、民政部等22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此后,教育部又出臺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將“心理育人”納入到了高校“十大”育人體系中。2023年,教育部等十七部門出臺了《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強調了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以及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的緊迫性。
高校一站式社區建設作為現代高等教育管理的新模式,通過整合校內外資源,提供全方位的服務與支持,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機遇。面對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高校如何依“一站式”學生社區資源構建新時代的心理育人服務體系是擺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
二、高校一站式社區建設的內涵與特點
高校一站式社區建設是指以現代書院制或住宿社區為載體,依托書院、宿舍等學生生活園區,探索學生組織形式、管理模式、服務機制改革,推進黨團組織、管理部門、服務單位等進駐園區開展工作,打造集學生思想教育、師生交流、文化活動、生活服務于一體的教育生活園地。一站式社區建設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資源整合性,通過整合校內外資源,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務與支持;二是便利性,學生在社區內可以享受到便捷的生活服務和心理咨詢服務;三是互動性,社區內的學生、教師和管理人員之間可以形成緊密的互動關系,共同推動社區的發展。
三、高校一站式社區建設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1.提供便捷的心理咨詢服務
高校一站式社區通常配備有專業的心理咨詢師或心理工作室,為大學生提供及時、便捷的心理咨詢服務。學生在遇到心理問題時,可以方便地前往社區內的心理咨詢室進行咨詢,得到專業的指導和幫助。這種便捷的咨詢方式有助于降低學生的心理壓力,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
2.開展多樣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一站式社區作為大學生生活的重要場所,具有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天然優勢。社區可以定期組織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心理劇表演、心理健康知識競賽等活動,吸引學生參與其中,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意識。這些活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識,還可以增強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3.建立心理互助機制,增強社區凝聚力
在高校一站式社區中,學生可以組建心理互助小組或社團,通過互相分享經驗、交流感受,共同面對和解決心理問題。這種互助機制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應對心理壓力,還可以增強社區成員之間的凝聚力和歸屬感。同時,社區內的教師和管理人員也可以積極參與其中,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指導和支持。
4.促進心理健康教育與日常生活的融合
一站式社區將心理健康教育與日常生活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斷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熏陶和影響。例如,社區內可以設置心理健康宣傳欄,定期發布心理健康知識和信息;同時,社區還可以開展各種形式的心理健康主題活動,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四、心理健康教育嵌入“一站式”學生社區的實踐機制
盡管高校一站式社區建設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例如,部分社區的心理咨詢服務師資力量不足,缺乏專業的心理咨詢師;同時,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形式和內容還需要進一步豐富和創新。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提出以下改進策略:
1.以制度建設為引領,打造育人新陣地
在“一站式”學生社區的空間規劃下,高校應結合當前實際,完善心理健康工作的頂層設計。第一,構建完備的危機體系。將“一站式”學生社區納入危機體系中,構建“學校—學院(系部)—社區—宿舍”危機干預與預防體系,將每一位高校學生納入體系之下,形成精細化、精準化、可監測的心理健康網格。第二,構建完備的調研制度。高校應當建立一套心理需求調研制度,在新生入學前、學期報到前、臨近畢業前,進行全覆蓋的問卷調查,摸排學生不同階段的心理需求,更有針對性地發現并解決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第三,構建完備的活動機制。在“一站式”學生社區,自上而下地發起活動,即由各學院(系部)牽頭組織,招募社區學生參加,學生只需要在學生社區,即可參加系列活動,能極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便利性與可觸及性,強化心理健康教育的現實效果。
2.以氛圍營造為基礎,拓寬育人新格局
高校應積極探索和創新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形式和內容,對不同學院(系部)的學生社區進行專業化、個性化的布置,結合學生的興趣和需求,開展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活動。圍繞生命教育、人際關系、情緒管理等主題定期探究自我的心理健康狀況,并提供晚間心理支持服務,達成心理育人工作在學生社區的高效拓展,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精細化與針對性。同時聯動各部門、各學院(系部),針對不同時期的調研結果,圍繞學生的需求和關注點,以學業困難學生、家庭貧困學生、心理問題重點關注學生、就業困難學生等,定制個性化心理服務,讓他們足不出“社區”,便能享受高質量特色活動、多角度的學習計劃制訂等,實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覆蓋。
3.以隊伍搭建為抓手,形成育人新成效
在高校學生工作處的整體統籌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嵌入“一站式”學生社區,應搭建一支高水平、專業化、職業化的學生社區心育工作隊伍:以心理專任教師、兼職心理教師為主導,以輔導員為輔助,以校內各職能部門、各教學部為強有力后盾。同時,定期為學生“一站式”社區工作隊伍組織心理健康專題講座、培訓,提升入駐隊伍的專業性,真正找準高校學生的關注部分、關心話題;并為社區心育隊伍建立配套的聘用、考核機制,讓心理健康工作有保障、有依據、有參考。同時,打造一支宿舍心理委員隊伍,并定期開展培訓與引導,提高他們在宿舍、在班級開展多種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能力,廣泛地開展朋輩心理幫扶,助力網格化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形成。
4.以合作交流為紐帶,構筑育人新平臺
高校一站式社區建設應加強與校內外相關部門的合作與交流,共同推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開展。例如,可以與校醫院、心理咨詢中心等部門建立合作關系,共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工作;同時,還可以積極與社區、家庭等外部力量溝通協作,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
五、結論
高校一站式社區建設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優勢。通過提供便捷的心理咨詢服務、開展多樣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建立心理互助機制以及促進心理健康教育與日常生活的融合等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然而,我們也應認識到當前一站式社區建設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還存在一些不足,需要進一步完善心理健康頂層設計、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創新活動形式和內容以及加強社區內外的合作與交流。展望未來,高校應繼續深化一站式社區建設,充分發揮其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積極作用,為培養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做出更大的貢獻。
- 大學愛情的正確打開方式
- 進入大學后,大學生的心理和生理都基本成熟,對美好愛情的追求不再是禁忌。
- 04-25 關注:0
- 數學分析中的典型問題與方法
- 本書是為正在學習數學分析(微積分)的學生、準備報考研究生的讀者以及從事這方面教學工作的教師編寫的參考書籍。
- 04-25 關注:0
- 大學生如何充實大學生活?
- 每天上課,覺得課也挺多,但可能是沒有認真用心,覺得過的很空……在沒課閑暇的時候又不知道做些什么,看到現在碌碌的生活,對未來有點
- 04-25 關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