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艾萍,女,四川綿陽人,2010年6月畢業,是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2010年選聘的大學生村官,于2013年12月當選為永明村黨支部書記,工作成績突出,先后獲得縣級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縣級幸福美麗鄉村、市級和縣級先進基層黨組織、縣級優秀黨務工作者、鎮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2014年開展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被四川電視臺經濟頻道報道。
幾年來,積極踐行“做群眾的貼心人,帶群眾走致富路”的工作理念,緊緊圍繞建設幸福美麗新永明的發展目標,積極帶領村“兩委”班子成員以提升能力素質為前提,以加強民主管理為重點,以推動增收致富為核心,以密切聯系群眾為紐帶,不斷創新思路、謀求發展。在全村黨員干部群眾齊心協力下,永明村實現了從出行難、吃水難、增收難,到如今基礎設施變好、村容村貌變美、群眾腰包變鼓、干群關系變近的完美蛻變,全村上下感受到了組織的溫暖,增強了脫貧致富的信心。
“能人帶村”增添工作活力
堅持學習與工作并重,結合群教活動開展,集中學習習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補好思想靈魂之鈣,做到思想和行動與時俱進,提升了解決問題和領導支部的能力。一是帶頭聚民智。2014年初任村支部書記,在工作之初,集中時間深入全村4個村民小組開展大走訪,深入了解村情民意,與群眾拉近關系;每年年終與返鄉流動黨員、返鄉農民工交流約談10余人次,集中群眾智慧,探討村域發展,共同加強管護獼猴桃基地,適度發展林下土雞養殖,探索發展鄉村避暑旅游等產業。二是帶頭解民難。熱心為群眾解民困、排民憂,在返鄉青年沈涵創業之初面臨困難時,主動提供幫助,解決了發展中遇到的土地租賃矛盾、產業資金短缺等難題,后期做好跟蹤服務,以實際行動感染群眾,讓群眾真實感受到黨的溫暖,積極引導有志人士向黨組織靠攏,2014年3月,沈涵向黨支部提交了入黨申請書。三是帶頭幫民富。為了共同建設好“幸福美麗新村”,帶領黨員代表、群眾代表外出學習新農村建設,獼猴桃栽培管理技術,并邀請省農科院、市老科協、縣農業局技術專家到村講解種養殖技術,發揮好村干部帶領群眾致富的先進作用。
“民主治村”助推社會和諧
堅持用剛性的制度約束工作行為,民主管理日常事務,民主決策重大事項,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樹立風清氣正的工作環境。一是修訂完善制度,強化民主管理。親自主持制定《黨支部工作手冊》、《黨員干部聯系服務困難群眾制度》、《流動黨員聯系服務制度》、《黨員考勤制度》、《村干部坐班值班制度》等12項工作制度,以結對聯系的方式加強流動黨員的管理與服務,每年堅持聯系流動黨員20余人次,曾幫助流動黨員解決了戶籍轉移、社保辦理等事項;堅持“三會一課”制度,并加大對黨員參會和參加義務勞動的考勤,實行會議簽到,義務勞動點名,規定全年開會無故缺席3次,請假超過5次,義務勞動少于2次的黨員,取消優秀評選和慰問資格。二是堅持民主集中制,認真貫徹落實“三二一”工作法,強化民主決策。比如在群教活動開展中評選優秀共產黨員時,先由黨小組提人選名單,經村支部審議后,再由各組群眾代表同全體黨員共同表決,充分保證了黨內外民主。三是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強化民主監督。年初與鎮紀委簽訂廉政目標責任書,嚴格按照責任要求抓好落實,保證自身和班子廉潔自律,堅決抵制工程項目的“好處費”,群眾辦事的“辛苦費”。均召開村民“一事一議”會議,邀請鎮紀委和駐村領導全程參與,并成立項目建設、質量監督、財務管理三個領導小組,簽訂建設工程廉政責任書,確保“工程優良,干部優秀”。嚴格落實財務制度,實行村組財務鄉鎮代管,村級經濟收支必須由理財小組成員簽字。
“產業強村”促進增收致富
堅持把黨建工作同助農增收相結合,以黨建引領經濟事業發展,以發展助推黨建工作開展。一是大力加強主導產業管理。建成了500畝獼猴桃基地,并著力打造成主導產業,積極爭取項目資金150余萬元,完善基地內基礎設施配套;從每年僅有的3萬元辦公經費中擠出1.3萬元為果農補助有機肥16噸,聘請1名村級技術管理員加強基地日常管護,提高群眾發展的積極性;引導種植大戶對因勞動力不足、全家外出、管理不善的園子進行土地流轉,整合資源以提高種植效益。結合產業發展,對無職黨員設立產業技術指導崗,建立“黨員示范田”、“遠程教育學用示范田”,倡導黨員發揮主觀能動性和示范帶動性,成功培育一戶黨員示范戶、群眾示范戶,使黨員干部、種植大戶、技術員形成合力,共同推動獼猴桃產業的發展。二是大力拓寬增收致富渠道。主動向上級爭取項目支持,在獼猴桃基地內間種200余畝高山土豆,春季實現大豐收,產值近50萬元。培育1戶林下土雞養殖大戶,年出欄土雞1.5萬只,產值達120萬元,并協助建成了1300余平方米標準化養殖圈舍。利用社保政策及個人資源,加強勞務輸出,今年全村外出務工人數達200余人,預計人均可增加收入3000元。三是大力打造包裝種養殖品牌。成立了禹農果蔬、福園土雞養殖專業合作社,并通過網絡營銷、產品包裝等方式加強宣傳,著力打造永明有機果蔬、林下生態土雞品牌,力求增加群眾收入。
“服務樂村”致力群眾滿意
結合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積極創新服務載體,以服務群眾“三真三實”為要求,提升了群眾生活幸福指數,村民安居樂業。一是開展黨員志愿服務。每年組織全村在家黨員開展義務勞動,在新修村道兩旁鋪埋泥土,保護道路邊緣免受山水沖刷;幫助缺乏勞動力的困難家庭清除獼猴桃基地雜;集中開展村容村貌環境整治,進行全村清潔大掃除;組織有勞動力黨員清理雨季道路垮方,保證村道暢通。二是開展關心關懷活動。組織村組干部看望生病住院老黨員和困難群眾,并送去慰問品、慰問金;安排村干部到醫院照顧生病住院“五保戶”;為行動不便群眾代辦事項,到縣上幫助群眾辦理白內障復明免費手術介紹信,為失蹤多年的群眾辦理上戶及五保人員入住敬老院手續等;三是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積極聯系縣文廣新局、永安鎮向陽花民間藝術團到村開展文藝匯演3次,送電影下鄉3次,聯系片區民警到村宣講法律2次,聯合鎮綜治辦、派出所、司法所、法院開展普法宣傳教育1次,并在村域集中地區建設綜合性文化教育活動陣地1個,為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和文化教育提供了有利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