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帆,男,1990年生,于2014年9月被選聘為彝良縣蕎山鎮官房村大學生村官,一直扎根基層,抓實工作,全力投身在脫貧攻堅的滾滾洪流中,現任云南省昭通市彝良縣蕎山鎮官房村專職副書記。
工作作風深入,扶貧工作推進明顯
從2014年開始,劉曉帆負責了官房村下壩、張灣、巖下三個村民小組的掛片工作。這三個村民小組位于官房村最偏遠的地區之一,漢彝雜居,歷來與村委不和。他主動接手之后,從村民最關心的戶籍、低保等問題入手,多次召開群眾會議,著力解決主要矛盾。巖下社沒有社長,他通過民主評議的方式,先為他們選出了社長,又重新調整了低保名單,全程做到公平、公正、公開,幾十戶村民沒有一家有異議。張灣社漢彝不和,以至于連修建一座手機信號塔,都受到各種阻礙。他將各戶村民集中起來,痛陳利弊,終于說服各家放下仇隙,答應拿出土地、石山,讓出道路,讓多年沒有手機信號的張灣社,第一次通了電話。到官房村之后,他分別完成了全村700多戶村民的網格化管理信息、100余戶危舊房改造信息、300余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信息,完成官房村30多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和其他困難農戶異地搬遷,集中安置。
全力建橋修路,夯實貧困村基礎
官房村面積廣,海拔落差大,很多學生在兩到三個小時的上學路上,還要面臨涉水過河的問題。而一到夏季遇到暴雨漲水,則直接無法去學校上課。從2014年12月開始,劉曉帆一直在外界呼吁奔走,爭取資源,最終于2016年4月和2017年1月,分別在官房村的小廠社和上油社,建成了兩座便橋,使90多名小學生,不用再涉水過河去上學,也方便了周邊7個社的幾百戶村民。
2015年6月,全國未入庫道路普查工作在蕎山展開。蕎山鎮人手緊張,劉曉帆便全部攬下了這一任務。在兩個月時間里,他帶著GPS和電腦,走遍了全鎮227個村民小組的400多條通社道路,順利完成了這一任務。而錄入的數據,很快就在脫貧攻堅行動中的硬化道路修建上,發揮了作用。
關注留守兒童,全力為群眾排憂解難
在職期間,劉曉帆非常關注官房村兒童,尤其是留守兒童的現狀,并且致力于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戶籍問題一直是官房村的一個大問題,有相當數量的農戶,面臨著無戶口,或者戶籍信息錯誤的情況,劉曉帆在任村官期間,一直將此視為一樣重要工作來做。他經常往返于派出所與村民家中,督促并幫助村民準備各種申請與證明材料。而對于面臨這種情況的留守兒童,尤其是單親留守兒童,他則親自去幫他們準備各種材料,帶他們去派出所進行戶籍登記或戶籍信息修改。官房村巖上社的女童趙永會,快到十歲仍不會說話,但又不是完全聾啞。劉曉帆利用一次去大學做匯報的機會將她帶至南京進行了檢查,確定為前庭導水管綜合癥。又在南京通過社會捐贈,為她配備了助聽器,使一個十年沒有聽清過外界聲音的孩子,第一次聽清了外界的聲音。官房村巖上社的女童羅申翠,有著嚴重的眼部殘疾,父母也在一次刑事案件中雙雙去世,劉曉帆了解情況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通過志愿者老師、香港的基金會以及自己的朋友,先后為她籌集了兩只眼睛的手術費用,并于去年11月和今年4月在云大醫院分別完成了右眼和左眼的晶體植入手術。
關心基礎教育,爭取社會各界支援
劉曉帆長期保持與支教組織的聯系,通過他們改善官房村基礎教育薄弱的現狀。在蒿枝壩地區,他曾聯系志愿者進行長期免費的兒童學前教育,在沒有任何部門支持的情況下,進行了兩年,使一百多名兒童在獲得了學前教育的情況下才進入一年級。而來自各個大學的寒暑期志愿者,每年都會準時到來,用他們的閱歷和知識,極大的豐富了官房村兒童的視野。通過社會上的愛心人士和愛心企業,有九十多名中小學困難學生獲得了長期資助。
為學習先進、弘揚正氣,激勵廣大大學生村官在脫貧攻堅中展鴻圖、創佳績,2016年6月20日,中共昭通市委組織部發出《關于開展向劉曉帆同志學習活動的通知》,要求在全市大學生村官隊伍中開展向彝良縣蕎山鎮官房村大學生村官劉曉帆同志學習活動,并于同年11月,拍攝了以劉曉帆為原型的微電影《閃亮的青春》,該電影榮獲多個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