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銜接穩(wěn),振興底氣足
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后,要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xù)推動脫貧地區(qū)發(fā)展和鄉(xiāng)村全面振興。如何切實做好政策銜接,培育鄉(xiāng)村振興新動能?從扶貧資金、土地政策、智力支持等方面,各地作出了一些積極探索。
確權,用活扶貧資產
中藥材蒼術采收的季節(jié)剛過,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郭家壩鎮(zhèn)廟埡村中藥材中心一片忙碌。分揀車間里,幾十位村民坐在案板邊,雙手迅速地將不同大小和成色的蒼術挑出來,扔進一個個分好類的鐵盆里。
廟埡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廖俊介紹,廟埡村中藥材中心是村里的扶貧產業(yè)之一,現在租給了一家中藥材種植專業(yè)合作社經營,村里每年能獲得8.5萬元的租金。
廟埡村曾經是縣級貧困村,前幾年,縣扶貧辦、縣農業(yè)農村局等相關部門籌集扶貧資金240萬元在村里建中藥材中心。中藥材中心建起來后,廖俊心里的疑惑也跟著起來了:扶貧資產所有權到底屬于誰?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后,這些扶貧資產由誰經營?
不僅是廟埡村,近年來,秭歸縣在脫貧攻堅過程中形成了數以億計的扶貧資產,脫貧攻堅戰(zhàn)取得勝利后,如何讓扶貧資產持續(xù)發(fā)揮效益、成為鄉(xiāng)村振興的新動能,縣里一直在研究。
2020年,秭歸縣探索出“清、核、交、管、評”的扶貧資產管理辦法,各鄉(xiāng)鎮(zhèn)首先厘清了2016年以來使用各級扶貧資金形成的資產,共計14.3309億元。縣里將這些扶貧資產劃分為經營性資產、公益性資產、到戶到人資產,并對不同的扶貧資產進行確權和移交。
“在管理上,我們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受益、誰管理’的原則,對不同性質資產的管理權也做了要求。”秭歸縣扶貧辦副主任梅云友介紹,經營性資產采取承包、租賃、入股等形式經營,由經營主體負責日常管護;村集體自身經營,由村集體負責管護;公益性資產的管護,則由村“兩委”負責落實管護責任人。
厘清扶貧資產的管理權,讓這些資產“活”了起來。
今年3月,獲得中藥材中心所有權的廟埡村與中藥材種植專業(yè)合作社簽訂合同時要求,每年合作社要解決一部分附近村民的就業(yè),并要求優(yōu)先吸納脫貧家庭勞動力。“中藥材中心盤活了,合作社也壯大了,帶動我們村周邊6個鄉(xiāng)鎮(zhèn)1300戶種植中藥材,戶均增收達3000元。”廖俊說。
“我們也對扶貧資產加大了監(jiān)督管理的力度,通過開展集中履約考評、量化打分、兌現合同、跟蹤問效等方法,對扶貧資產進行全過程、全方位監(jiān)督,既要確保扶貧資產的安全運營,也要努力實現扶貧資產保值增值。”秭歸縣委書記盧輝介紹。
升級,用好改革成果
走進陜西榆林市榆陽區(qū)趙家峁村,一排排紅瓦灰墻的新居,十分顯眼;標準化的蔬菜大棚、現代化的養(yǎng)殖圈舍鱗次櫛比;前來觀光休閑的游客絡繹不絕,勾勒出欣欣向榮的美麗鄉(xiāng)村畫卷。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前我們村可不是這個模樣,山大溝深、土地貧瘠,青壯年外出打工,大量耕地被撂荒。”曾經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張春米說,當時耕作全靠勞力,辛辛苦苦一年下來人均純收入不到2000元。
2013年6月,趙家峁村在區(qū)鄉(xiāng)兩級黨委和政府的支持下,大膽在全市率先嘗試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2017年3月,“趙家峁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正式揭牌,成為榆陽區(qū)成立的首個村集體經濟組織,各股民股權證得以頒發(fā),實現了“資源變股權,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的轉變。
“通過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趙家峁村建立起歸屬清晰、權能完整、流轉順暢、保護嚴格的現代農村產權關系。”趙家峁村黨支部書記張春平說。
產權關系明確了,村集體的發(fā)展方向就更容易確定了。
隨著合作社的成立,趙家峁村結合村實際探索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村里逐步形成以玻璃棧道、彩虹滑道、小吃街區(qū)、民俗客棧等為代表,集觀光、采摘、休閑、旅游、戶外運動為一體的鄉(xiāng)村旅游綜合體。如今的趙家峁村,村民連續(xù)4年分紅500多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2260元。
榆陽區(qū)推廣趙家峁的成功經驗,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全域推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目前,榆陽區(qū)共成立村組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404個、鄉(xiāng)鎮(zhèn)合作聯社21個,實施“一戶一田”流轉細碎化土地40萬畝。262個村有了集體經濟,185個村集體經濟收入總量達2.5億元,138個合作社分紅1.6億元。
教育,做好人才文章
“在老家,孩子上學都是走山路,來回兩個多小時,特別耽誤時間,教育質量也不盡如人意。”曾經住在貴州省晴隆縣三寶彝族鄉(xiāng)的文安梅為了孩子的教育,一度專門到縣城租房陪讀。2018年3月,文安梅從三寶彝族鄉(xiāng)搬出,住進易地扶貧安置點晴隆縣阿妹戚托小鎮(zhèn)。“現在小鎮(zhèn)配套了學校,師資力量還不錯,不少孩子在這兒讀。”
緊鄰阿妹戚托小鎮(zhèn)的晴隆縣第六中學,是一所寄宿制學校,易地扶貧搬遷戶子女占學生總人數的80%以上。“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更是鄉(xiāng)村振興的動力源泉,我們的擔子不輕。”校長謝百軍說。
為提升學校教學質量,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在政策扶持下,晴隆六中同州、市優(yōu)質中學形成結對幫扶。2020年9月,還是興義市第八中學教師的謝百軍,被派往晴隆六中擔任校長,為期兩年。
學校依托當地教育扶貧政策,作出了許多探索。“先要‘請進來’,讓結對學校定期派優(yōu)秀老師來上課、搞培訓、做交流。同時也要‘送出去’,讓本校的老師到外面學習,改進教學。”謝百軍說,一年下來,這種雙向交流至少有20次。
為充實教師隊伍,晴隆六中還以招考方式,引進34名教師。如今學校專職教師有68人,其中中級職稱以上16人。“我們還引入優(yōu)質學校的管理方式,從早讀到午休,再到晚自習,讓學生形成規(guī)范。同時從備、講、批、輔、考等環(huán)節(jié),完善教師考核,倒逼提升教學質量。”謝百軍說。
點上突破,面上進步,積極的變化正在發(fā)生。“這學期又有幾十名易地扶貧搬遷戶子女轉學過來,說明我們的做法有效果。”謝百軍表示,“我們只有辦好教育,為鄉(xiāng)村振興培養(yǎng)后續(xù)力量,才能贏得搬遷群眾的信任。”
眼下中考日益臨近,謝百軍信心十足,“別說今年,明后兩年更讓人期待!”
發(fā)布時間:2021-09-18 作者:大學生新聞網來源:大學生新聞網 瀏覽:
- 河北大學生村官王冀川
- 王冀川,男,河北張家口人,1987年9月出生,2009年10月入黨,大學本科學歷,管理學學士學位,國家初級人力資源管理師。
- 07-10 關注:6
- 河南大學生村官朱長春
- 朱長春,1981年7月出生,中共黨員,畢業(yè)于鄭州大學,現任封丘縣陳固鎮(zhèn)東仲宮村支部委員、新鄉(xiāng)佐今明生態(tài)農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總經理
- 07-10 關注:8
- 黑龍江大學生村官鄂麗君個人事跡
- 鄂麗君,女,黑龍江人,2012年7月畢業(yè),是一個有著英語教育和行政管理雙學位的姑娘,是黑龍江省穆棱市2012年選聘的大學生村官
- 07-10 關注:6
- 湖北大學生村官汪學東同志個人事跡簡介
- 汪學東、男、大冶靈鄉(xiāng)人、1984年出生、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2012屆大學生村官,現任大冶市靈鄉(xiāng)鎮(zhèn)賀鋪村黨支部副書記
- 06-27 關注:17
- 湖南大學生村官李黎
- 李黎,男,漢族,中共黨員,1985年12月出生,大學本科學歷,湖南省岳陽縣人,是湖南省首批大學生村官之一
- 06-05 關注:14
- 吉林大學生村官修占伍
- 修占伍,男,吉林前郭人,研究生學歷,農學碩士學位,是吉林省2013年選聘的大學生村官,先后擔任過延吉市小營鎮(zhèn)吉興村黨支部書記助理
- 06-05 關注:11
- 江蘇大學生村官朱虹
- 朱虹,女,江蘇無錫人,2006年1月畢業(yè),是無錫市錫山區(qū)選聘的大學生村官,先后擔任東港鎮(zhèn)團委副書記和東港鎮(zhèn)山聯村黨總支副書記。
- 06-05 關注:13
- 寧夏大學生村官張萬福
- 張萬福,男,漢族,1987年3月出生,中共黨員,寧夏中衛(wèi)市海原縣七營鎮(zhèn)張堡村人。于2012年被選聘為寧夏中衛(wèi)市沙坡頭區(qū)大學生村官
- 06-05 關注: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