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精益生產管理的角度出發,很多中國制造型企業決定通過引入5S、精益生產管理與生產流程再造加強生產管理的過程控制、提高制造系統的靈活性、合理布局生產系統運行過程,提升企業市場反應速度,以整體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和盈利水平。
通過我們的研究,中國制造型企業的生產系統存一般在以下方面存在著或輕或重的問題:基礎“5S”管理方面整理、整頓尚有欠缺,現場存在很多問題點,定置管理混亂。幾乎沒有目視管理,目視管理不明確,缺乏標識,物品尋找浪費時間。有問題時不能及時發現。標準規范化管理做得不夠,生產工作缺少標準化,作業標準不完善,標準制定不合理。設備維護保養機制不健全,故障較多,故障停機次數比較頻繁。生產運營與生產現場部分人員生產理念落后,沒有形成以定單為中心的生產運作理念。生產統計與分析系統不完善,難以有效評估公司生產系統的狀況。生產模式造成中間在制品較大,占用了較大的資金和生產空間。色漿配置和樣品試制操作不規范,導致浪費了大量生產時間。
對交貨期不斷調整,掩蓋了制造過程中的許多問題,生產中的問題不能及時暴露解決,造成系統反應速度緩慢。現場缺乏作業標準,員工作業不規范,隨意性強,造成品質不良。現場無標準作業管理的目視工具,管理混亂,現場物流管理缺乏標準,造成物流混亂。品質管理方面品質保證體系不夠健全,部品檢查、制造檢查、QC檢查、自主檢查等檢查體系要加強。質量的過程控制能力較弱,造成大量的質量成本損失。品質的目視管理、事先品質工程診斷、預防管理、事后品質對策改善做得不夠。質量數據分析不徹底,無法進行作業行為改善。
管理氣氛及人員能力方面:基層管理者的素養和管理能力有待提高,管理技術需強化掌握,特別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獨自處理能力。同時需要先進管理理念的培訓。需要進一步營造改善的氣候氛圍,進行環境渲染,如:員工培訓、標語口號、現況板等方法來改善環境,從員工素養提升入手,開展改善提案活動,從而使公司整體水平提升。實施5S與精益生產能夠帶來的收益5S與精益生產管理技術作為現代企業精益生產管理方法的代表,在有效實施和合理運用的前提下,能夠給國內制造型企業帶來巨大的效益和生產改善。
根據我們的經驗,如果方法得當、貫徹到位的話,通過5S與精益生產管理的實施與開展,至少可以給中國制造型企業在以下三個方面達到預期的收益和獲利目標:
1、 組織文化收益我們認為通過5S與精益生產管理推進工作的開展,至少應當在企業內部將以下三個方面的文化理念予以強化和深化:強化精益求精的過程質量意識,而不是檢查質量意識。很多企業以自己的質量好為自豪,但其背后的酸楚就是這種質量是靠大量的廢品作為代價的。并不是制造過程的有效控制,實現質量提高和廢品下降雙重目標。精、細、嚴,無論5S還是精益生產管理,都講求的是細節出效益,這對于中國傳統文化中不求甚解的習慣是一個很好的的改善。真正實現以顧客為關注焦點,很多企業認為交貨延期是一種可以接受的行為,特別是當通過與客戶溝通而讓客戶不因延期交貨發怒時,企業的生產人員更把延期交貨當成心安理得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