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狠心特別愛》讀后感
這是一本我很想分享給大家的好書,書中的每句話都值得讓我們去認真地思考。每一個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但是他們的愛是不一樣的。有些愛就像清水一樣,潤過孩子干咳的喉嚨之后就無影無蹤;有的愛則像濃濃的鮮血,注入孩子們的身心,一生都將在孩子的身上流動,給予孩子們生命的力量。
這本書的作者叫沙拉,她是一個二戰(zhàn)時期出生在上海的猶太人后裔,單身的母親帶著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
中以建交以后,她在“回歸故土”的召喚以及為了讓她的孩子們可以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下體會磨難,學會堅強,領會人生。她放棄了上海的優(yōu)越生活,帶著她的孩子回到了戰(zhàn)火紛飛的以色列,開始了一段跨國的教育經歷。
為什么她會選擇回到故鄉(xiāng)而不在中國呢?“中國媽媽”和“猶太母親”究竟又有什么樣的教育區(qū)別呢?我來跟大家分析一下。
教育對比:
中國的父母有些是孩子的24小時不斷電的“電飯煲、洗衣機、清障機”,有些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直升機父母”,有些則是“孩奴”,以至于將孩子養(yǎng)成了“啃老族”。就這樣造成了一部分“高分低能”的孩子。而猶太家庭呢?他們認為:好分數是好學校、好學校是好文憑、好文憑是好工作,然而好工作卻不是事業(yè)成功的表現。相比較于成績,他們更看重孩子的智慧與能力。說了這么多,沙拉的愛子秘籍究竟有哪些呢?一、特別狠心特別愛;二、在有償機制中愛孩子;三、以愛的名義,延遲滿足;四、撤退一步,學會放手;五、狠下父母心,深深愛。
今天呢,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以下兩點:一、在有償生活機制中愛孩子;二、延遲滿足,適當不滿足。
有償生活機制中愛孩子我們可以怎么做呢?首先,可以對孩子進行家務教育,我覺得做家務這件事,很多家長心里都會比較清晰,比如掃地、拖地、擦桌子,端碗、搬凳子、收衣服。這些看似簡單的家務其實可以鍛煉孩子的責任心,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其次,我們可以幫助孩子鍛煉有效的生存能力,其中財商尤為重要。猶太人認為有償生活機制可以鍛煉孩子的生存能力,在他們看來賺錢從來都是一個需要到達一定年齡才可以開展的活動,這個和中國的“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其實是一個道理。而且我們還可以去培養(yǎng)孩子的社交能力,鼓勵孩子們主動和其他人交流,放手讓他們去實踐。如果您的孩子沒有接觸過您的日常家務生活,他可能會養(yǎng)成一些不好的行為習慣,如:動手能力強、眼高手低,依賴性強、缺少自主性,不懂得勞動成果的不易、無法理解父母的情緒,沒有同情心。所以,各位家長行動起來吧。
延遲滿足以及適當不滿足我們應該怎么去做呢?畢竟是個人都會有欲望,不論男女老少。所以在面對孩子的要求時,我們或許可以學會說“不”。有一句話是這樣點評中國的家長的:他們太愛孩子了,但又太不會愛孩子了。最典型的一個表現可能就是很多家長在家庭教育中都處于一個被動的局面,對孩子付出了一片愛心卻得不到任何回報。家長越理解、體恤、滿足孩子,孩子反而會越不理解家長,不體恤家長甚至是折磨家長。這時的我們應該去折磨解決呢?我想這個標題應該給了各位一些啟發(fā)。
愛孩子啊,其實是一門大學問,是一門十分藝術的事情。因此我們對孩子的愛要愛的有意義,有價值,有作為!讓我們從此刻出發(fā),以愛為名,讓愛極致,特別狠心特別愛。
- 《生命生命》讀后感
- 課文通過動物。植物及人三方面的事例,引出了對生命的思考,向我們展示了生命的意義:生命雖然短暫,但我們要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
- 04-02 關注:0
- 暑假《童年》讀后感范文
- 最近,我讀了高爾基的著作《童年》,書中形象地描繪了主人公阿廖沙悲慘的童年。
- 04-02 關注:0
- 《小鷹逆風飛行》讀后感
- 有一次和兒子去書店,我向他推薦了沈石溪的動物小說,并幫他選了一本《瘋羊血頂兒》。
- 04-02 關注:1
- 金色的魚鉤讀后感500字
- 我們已經學習了很多與長征有關的故事,其中讓我感受最深的就是《金色的魚鉤》這篇課文了。
- 04-02 關注:1
- 《魔法師的帽子》讀后感
- 《魔法師的帽子》是芬蘭著名女作家托芙·楊松創(chuàng)作的童話故事。故事講述的是小木民矮子精和他的朋友小嗅嗅和小吸吸找到的一頂魔法師的帽
- 04-02 關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