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是20世紀80~90年代進入我國的,到目前為止不過十余年的時間。但我國互聯網的發 展速度、網絡規模、技術水平、用戶數量、應用領域及其對社會經濟發展、信息文化的傳播和交流以及對政府管理方式等方方面面產生的影響,都足以令世人刮目相 看。互聯網已經改變并還在繼續改變著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方式,而且還在以超出人們想象的深度和廣度影響著我們的社會生活。
1986年,北京市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實施的國際連網項目—— 中國學術網(Chinese Academic Network,CANET)啟動,其合作伙伴是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University of Karlsruhe)。1987年9月,CANET在北京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內正式建成中國第一個Internet電子郵件節點,并于9月14日發出了 中國第一封電子郵件:“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過長城,走向世界)”,揭開了中國人使用互聯網的序幕。
1990年11月28日,錢天白教授代表中國正式在SRI-NIC(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s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注冊登記了中國的頂級域名CN,并且從此開通了使用中國頂級域名CN的國際電子郵件服務,中國的網絡從此也有了自己的身份標識。
1999年1月22日,由中國電信和國家經貿委經濟信息中心牽頭、聯合四十多家部委(辦、 局)信息主管部門在北京共同舉辦“政府上網工程啟動大會”,倡議發起了“政府上網工程”,政府上網工程主站點www.gov.cn開通試運行。2000年 7月7日,由國家經貿委、信息產業部指導,中國電信集團公司與國家經貿委經濟信息中心共同發起的“企業上網工程”正式啟動。
2003年上半年我國互聯網繼續持續發展,7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第 1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止到2003年6月31日,中國共有上網計算機約2572萬臺,上網用戶數約6800萬人,CN下注冊的域名 約25萬個,WWW站點約47.4萬個,國際出口帶寬18 599MB。
經過多年的迅猛發展,我國的互聯網已僅次于美國,并擁有第一大用戶群的規模。2010年中國網民人數已經達到4.5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