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峰專訪:培訓成功必須跳出誤區
2015年8月中旬,在《世界經理人》與香港大學SPACE學院共同組織的《B2B市場戰略與管理》培訓課堂上,來自30多家制造企業的老板和高管們聆聽了由培生英語企業方案亞太區總經理林峰講授的《如何建立高效團隊》和《建立企業生態系統》兩個模塊。在培訓間隙,記者就企業培訓誤區等問題采訪了林峰總經理。
《世界經理人》:您多年來從事培訓方面的工作,您認為目前中國企業在培訓過程中存在哪些誤區?
林峰:第一點,見樹不見林。很多培訓經理只針對一些點來培訓,比如領導力、管理課程或者英語水平,這些雖然會有所幫助,但是沒有跟整個公司的營運戰略緊密聯系起來,不足以讓培訓的效益最大化。第二點就是培訓不到位,趨于形式化,導致員工的實際能力不夠。對于國際企業的培訓項目而言,以單純的英語水平為例,我們知道中國的英語測評成績一向非常突出,但若以英語測評來評定員工實際的商業溝通能力或項目管理能力并不洽當,我們要評估的是員工真實運用所學在工作上以提升工作效率的能力。
第三點,未與企業人才管理戰略接軌,有效的人才管理策略有七大要素:包含招募-吸引合適人才投效公司;目標與績效-確保人才符合公司需求,并根據公司需求來訓練與培養。職業生涯發展-提升人才技能,讓他們持續獲得卓越進步。獎勵與津貼-激勵人才追求成功;學習管理-將員工發展與他們的職業生涯規劃和公司目標做鏈接,并成為激勵員工的福利;接班人計劃-讓重要人才為長期的職業生涯發展做好準備,以及人力資源分析-以最符合公司需求的方式來衡量與管理人才。我個人從事培訓工作多年,深刻了解人才管理戰略對于企業的重要性,一個永續發展的企業必定需要一個具備長期發展的人才戰略與企業長期戰略緊密結合—這是企業制勝之必須。當年我們在山東的一個客戶就做得很好,他們收購了一家德國企業,準備在未來三年派數百人過去緊密配合并進行業務對接。為此他們展開了以公司戰略為導向的培訓,克服語言障礙,提升語言技巧、管理能力等技能,做到了從點到面,從理論到實踐的規范化培訓,現在已經能夠跟其他的企業進行跨國際的全球競爭了。
《世界經理人》:很多人說,培訓的過程中感覺收獲很大,但難以持久,您認為有什么方法能讓培訓的效果持續更長的時間,能讓培訓內容固化成行為習慣?
林峰:我認為真正有效的培訓應該符合“70-20-10學習法則”,即正規的培訓時間只占10%,非正規的朋友交流分享學習占20%,在工作中改進和提升過程占70%。:首先真正培訓學習所用的時間只占10%。
2、互動。改變行為最高效的一個方法就是溝通、互動。自己的一些思路想法是否可行,有沒有可實施性,這需要大家互動,彼此溝通。比如用英語說一段話,我一個人可能得用10分鐘來學習,而在工作中,我把這一段話說出來,大家會覺得我說的好或者不好,彼此進行改善,效率會提高很多。很多時候效率最高的方法就是跟學員在工作當中一起溝通。在學習了培訓內容之后,用20%的時間與同事朋友進行溝通、交流,探討彼此的思路,查漏補缺,看看哪里不足。3、工作中應用。有時要想改變自己就是要在工作中獲得新的技巧。行動改變體系,所有的理論必須經過實踐的檢驗,加深理論知識的印象,將剩下70%的時間投入到工作當中,,通過工作經歷來積累經驗,這樣才能讓培訓的收益最大化。
70-20-10學習法則”
《世界經理人》:您認為,企業培訓中定制化培訓和企業內訓有什么區別?企業發展的哪些階段比較適合引進定制化培訓?
林峰:這是個非常好的問題,企業培訓的目標在于創造企業效益Efficacy—包括學生的學習效益Learners’Efficacy,財務上的投資效益FinanceEfficacy以及具戰略意義的企業調配布署效益DeploymentEfficacy。以企業效益為前提的培訓投資,我們可以參照下圖說明.
以企業效益為前提的培訓投資
企業開創期或是中小型企業,企業主要考慮到培訓項目的投資報酬率與企業內部可用資源的分配,參加定制化培訓是比較經濟效益的;相對而言若是企業已經發展到大型成熟企業,針對企業的不同需求,則可以透過不同的項目—企業內訓,或是整合外部數據與培訓架構的培訓,又或者是透過“培訓內部培訓師Trainthetrainer”的項目以回應組織需求。
相對地,若是培訓的內容與項目復雜度高,例如現在很多國際企業推廣的接班人計劃SuccessorProgram,或是Hipo-高潛力人才庫的建設等,再加上要與長期的企業人才戰略緊密結合,考慮培訓計劃的效益,則須要透過定制化的培訓來達成目標。
舉例來說,在中國我們有一個大型的企業客戶每年都會外派中層管理人員到全球分公司去管理項目與其他國家的人才進行協調合作,針對這批重點人才,因為企業考慮到一個全球調配布局的問題,以及企業亟欲突破國際化的阻礙,便與我們公司進行長期的國際外派人才的項目。我們提供的不僅有跨文化的溝通,還有依據他們不同職位定制的領導力培訓課程,透過在線學習的工具與1對1的高管教練(ExecutiveCoach),協助他們在國外持續培訓,而所有的培訓結果是與他們個人的發展計劃捆綁在一起的,可以依據他們的學習指標與達標率,與年度績效綜合評鑒。這樣的培訓是可以隨著企業成長與人才培訓計劃整合的,而企業內訓的部份我們同樣協助國際企業利用協同平臺進行小組學習。也針對不同職位的員工,不同的專業能力需求,提供一個10周快速上崗的培訓,這10周的培訓是國外很熱門的翻轉課堂FlippedClassroom的概念,10個小時的在線課程,加上10個小時的1:1教練課程,每周我們的教練會激勵與指導學生如何將所學運用在日常的工作上,這也再度與先前提的70-20-10學習法則呼應,確保學習的效益(LearningEfficacy)。這樣的培訓符合各個企業發展階段。
現在是O2O的時代,專業人才的培訓必須快速有效,最重要的是能讓培訓效果持續,并有效提升運營效益--這會是雙贏的結果,有前瞻性的成功企業培育優秀人才,有潛力的人才發展專業能力并持續為企業成長做出貢獻。
《世界經理人》:做課程組合、培訓師選擇過程中,如何在控制成本的基礎上滿足企業需求?
林峰:關鍵就是效益(efficacy)。首先呢,通過很好的項目溝通來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時間,這樣會省下來很多時間去干別的一些事情。另外就要考慮到經濟了,效率得到了保障,自然就會節約成本,提高有效成本的投資效益。最后是落實方法。檢驗效益的方法也很重要,比方說,培訓一千個人,怎樣才能最有效的達到最好的程度?在培訓項目進行中如何有效在既定的時間內達到可衡量的指針--那就是考核,訂立考核指針并按照進度有效控制績效。
《世界經理人》:作為成功的職業經理人,您如何有效管理自己的時間?
林峰:我覺得最重要地是學會說“no”。有人讓我把好的學生群介紹給他,但是我有成百上千的學生,怎么可能每個學生都介紹給他呢,這是不可能的事情。當然也不是說對于任何事情都say“no”,這也要根據自身的時間情況來判斷。
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要集中精力,抓住焦點,此外能量的投放也很重要,如果把某一件事產生的負能量帶到了另外一件事情里面,就會導致時間的浪費。在我準備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之前,我就會坐下讓自己的心平靜下來,好好調整一下狀態。我會把我的能量進行一次簡單的分布,并且集中注意力在一件事情上,這樣的效率會非常高。
最后要做到平衡。人在生活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我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工作和學習當中,當然也會抽出時間來照顧家庭,要盡可能做到學習、工作與家庭的平衡。
實習生王淼亦對本文有所貢獻
- 登山與管理看似不相關 卻在不斷重合
- 這是慕士塔格峰,被稱為“冰山之父”。它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峰上住著一位冰山公主。但是這些美好的比喻和傳說并不能給
- 01-18 關注:167
- 汪中求:從時間管理到精細化管理
- 汪中求老師一直是“空中飛人”,剛從德國回來就在廣西上了兩天課,5月13日傍晚才回到珠海的家中,14日早上8點半就出門,驅車
- 01-18 關注:207
- 郭鄭慧分享新生代員工管理要點
- 在環球資源旗下領先管理媒體《世界經理人》舉辦的“智·勝未來出口系列論壇”上,福州祥星進出口有限公司總經理郭鄭
- 01-18 關注:200
- 中式管理的情義樣本:以和為貴
- 從保定徐水縣境內107國道西側,沿著大午集團自己修建的一條水泥路走4公里,就到了大午城。這里曾經是一塊沒人要的荒地,如今依然偏遠得
- 01-18 關注:168
- 供應商管理的亮點:可提升到戰略高度
- 第三項原則包括了今年十大管理實踐的第6、8項:
·6.社會責任管理
·8.管理供應商
企業領導者都認識到,要
- 01-18 關注:877
- 零售和分銷業在互聯網時代遭遇變革
- 從集貿市場的貨攤到超級市場連鎖店,零售業經歷了一系列變革,這些變革導致了今天的規模經濟,它們得到前所未有的分銷能力的支持。
- 01-18 關注: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