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創意經濟已被定位為國家戰略新興產業,它的未來發展方向是很多樣的。”南方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深圳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院長李鳳亮在第十三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上表示,未來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呈現五個趨勢,即信息化、虛擬化、體驗化、跨界化、國際化。“可以說,數字化技術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和文化生產傳播及消費方式。”
李鳳亮表示,對于文化產業來講,既可以通過技術改變文化生產的形式,也可以通過技術設計來改變文化呈現的內容,更重要的是,數字化能夠提供一個文化傳播消費的載體和渠道。從功能角度而言,數字化技術既能推動文化產品的更新,又能助力文化產業的升級。
數字創意經濟已經成為全球各個國家關注的焦點。德國、英國、美國、日本、以色列在布局下一個10年或者20年工業升級時,數字創意產業發揮著更大的作用。
2016年12月,國務院印發《“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數字創意產業首次被納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成為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制造、綠色低碳產業并列的五大新支柱。“數字創意是一個大的產業形態,它包含了很多塊內容,一個方面是我們傳統的領域如何進行數字化創新。”李鳳亮表示今年春晚的數字化含量越來越高,出現了無人機、機器表演等等。數字化引領新的消費形式,比如在線性消費、虛擬現實VR的出現。
李鳳亮認為在文化科技的驅動下,數字創意產業未來面臨幾大創新的領域。一是跨界融合型的業態,數字和創意過去是兩個領域,現在集合到一起,甚至跟互聯網+整合到一起;二是科技引領型,技術對于創意發展的作用會越來越大;三是版權衍生會改變版權生產保護傳播,包括授權等很多方面。
對此,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向勇認為,在創意者經濟當中非常關鍵的要素是明星IP,具有高認同、高附加值的知識產權。在這種知識產權中最核心的內涵是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的文化資產,也就是它的文化內涵。“其實創意者所做的就是如何把一個國家最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當中的ID塑造出來,通過IP的形式在文創當中發揮其作用。”把這些數字創意產業按不同門類進行分揀,共同推動一種新的IP生存方式。
談及未來的發展,李鳳亮認為首先要樹立文化自信。既使是在動漫領域,上世紀80年代中國就有水墨動漫,今天應該把它發揚得更好。同時,要通過文化科技融合助力文化“走出去”。此外,構建數字創意生態要特別強調跨界協同,包括政府部門、企業、藝術家等創造個體協同創新的生態。從門類來講,要融合;從業態來講,不同的行業之間要有交流;從大生態來講,要強調技術、創意、人才、信息和資金的深度融合,而要加大數字化人才培養的力度,首先要打破學科之間的界限。
向勇則認為要通過“互聯網+文創”的中國式創新成就一個巨大的文創帝國。以騰訊為例,就是打造一個完整共享性的生態平臺,為創意者提供一個非常好的土壤,具有開放性。在平臺當中大家自由競爭,適者生存,各種各樣的創意者形成不同的競爭合作,形成更好的創意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