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價值取向是職業價值觀的核心組成部分,指人們對職業的傾向性意識和行為 , 主要體現在人們的職業動機、職業理想和擇業行為取向等方面。高職學生的職業價值取向直接關系到他們的職業規劃和職業選擇 , 影響順利就業和未來的職業發展。因此 , 加強的職業價值取向研究分析 , 引導和幫助高職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 , 對促進學生的就業和成長、培養高素質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在職業價值取向上存在的問題
(1)職業認知不足,就業選擇上凸顯盲目性。高職會計專業學生接觸社會的機會不多,對求職就業的思考不夠深入。問卷調查表明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學習會計專業是家長或老師親友的意見,甚至是隨便填報的志愿。有 17% 的學生沒有關注過就業方面的信息,15% 的人沒有規劃過自己的職業生涯,有的學生對自己的職業方向甚至興趣愛好都不太了解,因此職業價值取向不清,不利于學習和就業。
(2)誠信意識缺乏,道德水平下降。誠信是每個人生存和發展的基本理念之一,更是會計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但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在誠信方面表現不容樂觀,拖欠學費、考試抄襲、申請助學金作假等現象時有發生。特別是就業誠信問題尤為嚴重,如在簡歷中提供虛假材料,偽造相關證書、編造社會實踐經歷、夸大自己的素質和能力等,還有一些人隨意毀約,給用人單位造成了很大的損失。
(3)過于注重現實,功利性過強。有的學生的工作目標較明確,職業規劃主要考慮個人發展前景,興趣愛好,工作收入的穩定性,較好的社會地位等因素。但也有些學生以實用或功利為標準,講求實效而輕視理想,追求功利而忽視貢獻,過分注重回報而忽視付出。在選擇職業時,主要考慮高收入、工作輕松穩定等因素,而很少考慮對社會的責任與義務。從而導致了價值取向的嚴重錯位,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4)缺乏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中集體責任感淡化,奉獻意識不強。對涉及不到自己切身利益的事大部分學生采取事不關己、明哲保身的態度。一切以“我”為中心,重個人利益,輕集體利益;重個人前途,輕社會責任;重個人價值,輕社會價值;片面追求自我發展,價值取向出現嚴重偏離。
(5) 重專業技能知識,輕職業素質。當前許多高職會計專業學生普遍重視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積極報考會計證和助理會計師證書。對專業基礎和職業綜合素質認識不足,一方面對其它專業基礎課程不夠重視,如經濟學基礎、企業管理等,覺得可有可無。另一方面許多學生很少甚至從不參與校內外各種實踐活動,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不愿與他人進行溝通協作。職業通用能力嚴重不足,學習效果也不容樂觀。
2高職會計專業學生職業價值取向的培養目標
2.1 加強職業生涯規劃引導,提高學生的職業規劃能力
高職會計專業通過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或有關講座,加強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引導工作。對大一學生重點幫助他們了解本專業培養目標和就業方向;對大二學生則指導他們通過實習和社會實踐,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確定職業生涯目標;對大三學生則主要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擇業觀,了解就業政策,提高求職技巧。
2.2 加強就業形勢教育,提高學生的職業認知度
高職學生對當前就業形勢和職業要求缺乏足夠的了解和認識。因此,學校應通過就業指導、專業講座和實習實踐等途徑幫助他們深入了解所處就業環境,感受社會要求和自身不足。積極給學生提供有關職業發展趨勢、職業崗位要求、職業社會評價等有關信息。引導學生增強職業認知度,及時調整自己的就業期望值,確立合理的職業目標。
2.3 強化職業能力培養,提高學生的就業本領
職業能力包括專業能力和通用能力。會計專業工作除了需要專業技術知識外,與銀行、稅務及單位內部人員打交道,還需要溝通交流能力、合作能力、適應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團隊精神等通用能力。當前越來越多的用人單位把高職畢業生正確積極的工作態度和道德修養水平放在專業技能之前,而對團隊合作精神和人際交往能力也高度重視。因此,學校應從課堂內外加強這些職業素養的培養,使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需求。
2.4 加強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
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在擇業時不能只注重職業本身的物質回報,不顧社會責任以及自身的素質,片面追求所謂的好工作。如有的學生不愿做收銀員工作,覺得“檔次太低”或收入太低。實際上,如果適合個人能力水平,并具有發展提高的空間,即使起步低,也可以逐步成長。應培養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提升職業道德水平。使物質追求和職業理想有機結合,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有機結合,才能有利于高職會計專業學生的長遠發展。
3高職會計專業學生職業價值取向的培養方法
職業價值取向培養要貫穿于專業人才培養全過程和各個環節,對于提高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水平,促進就業起到重要作用。
3.1 在教學中加強職業價值取向培養
在新生入學教育中加入職業價值觀教育。將會計專業就業形勢,對人員素質要求及會計職業道德觀念在第一時間內滲透到學生的頭腦,使學生對會計工作有一個全面了解,為職業價值觀培養做好鋪墊。在專業課程教學時,將嚴謹務實,勤奮敬業,誠實守信等會計職業價值觀融入會計專業理論和技能課程的教學中,比如,在《基礎會計》課程教學中,教育學生熱愛會計工作,堅持準則;在《企業經濟業務核算》課程的教學中,引導學生刻苦學習、精通業務;在《財經法規與職業道德》課程的教學中,則引導學生遵紀守法,嚴格自律。一方面,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利用傳統教學法對價值觀進行正面灌輸;另一方面,會計工作實踐性較強,可以采用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教學做一體化,讓學生在仿真情境中學習知識,體會職業特點和要求。并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中培養學生溝通交流能力、適應能力、合作能力、組織能力、團隊精神等。在學習評價時,不僅對學生進行知識評價,而且對學習態度,職業素質進行評價,使價值觀教育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頂崗實習時,利用實習基地的資源,讓學生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用于實際,不斷產生新的反思,形成日趨成熟的職業價值取向。與錢物真實接觸時正確處理道德與利益的關系,真正體會“操守為重,不做假賬”的重要性和嚴肅性,強化會計職業道德規范。
3.2 采用多種形式進行職業價值取向的培養
聘請有經驗的會計行業人士做專題講座,引導學生用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來看待社會上某些誠信缺失的現象。也可邀請具有較高職業素質的行業知名人士或優秀畢業生代表到學校作報告,通過榜樣的作用使學生產生職業自豪感,為其職業價值取向起到一個良好的導航作用。還可以請公安系統的經偵專家進行講座,通過真經濟案例的負面警示,提高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效果。讓“誠信為本,操守為重,堅持準則,不做假賬”扎根于學生心中。
3.3 在學生二課活動中滲透價值觀培養
在學生心理健康活動、文體活動中都可以表現和結合專業特色及職業需求。如通過拍演小品、微電影表現與專業有關的會計技能,會計職業道德,讓職業價值觀教育達到生動自然、寓教于樂的效果。
3.4 充分運用信息手段,進行職業價值觀培養
強化宣傳載體的引導與監管,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學校和教師充分利用校園網、qq、微信、博客等網絡和多媒體手段,加強與學生的溝通聯系。發布有關文章案例,用春風化雨的形式對學生的心靈進行滲透,因勢利導,祛邪扶正,使網絡成為培育學生正確職業價值取向的主要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