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長江工商學院新聞專業大三學生江輝(化名)最近有點忙,除了應付緊張的課程外,他還利用課余時間跑了好幾場招聘會,“只要聽說哪里招人,我都會去現場探探情況。”江輝告訴記者,他發現大多數招聘單位都要求學歷是重點大學以上,或者有豐富的實習、實踐經歷。“文憑我拼不過名牌高校的畢業生,只有在實踐上下功夫了。”江輝嘆道,雖然幾場招聘會跑下來攢了許多經驗,可他的心理壓力也增加了不少。
據調查,60%的學生都和江輝一樣會提前試水職場,除了跑招聘會,不少同學還提前“海投”簡歷、找兼職。近日,武漢長江工商學院新聞專業的同學就大學生“就業焦慮癥”問題,在該校及武漢科技大學、湖北中醫藥大學、武昌工學院、武漢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72%的大學生都存在這一問題。
據悉,以往出現“就業焦慮癥”的多以大四學生為主,而此次調查卻表明,不少低年級大學生也已開始擔憂就業問題,甚至包括剛入校的新生。
男生比女生更覺壓力大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男生的焦慮程度普遍高于女生。“我既不是‘富二代’,也不是‘官二代’,不早點努力,以后找工作、買房子都難。”江輝向記者訴苦說,想到以后要面臨結婚、生子等各種壓力,他連覺都睡不著。
“有時寢室開‘臥談會’,大家一聊到將來的發展規劃就很沉默。”江輝表示,進入社會甚至成家以后,還是得靠男生挑大梁,如果找不到好工作,怎樣承擔這份責任?
“父母對我找工作的期望也不是很高,只要能養活自己就行。”武昌工學院一名即將畢業的女生告訴記者,她在就業上的壓力不是很大。“以后我肯定是以操持家務為主,賺錢的事還是得靠男朋友啊。”該校另一名女生坦言。
學習求職不可舍本逐末
“大學生擔心找不到合適、滿意的工作,擔心企業不適合自己,擔心工資太低,這都是就業焦慮的表現。”中央教科所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專家尹鄧安表示,就業焦慮癥不可忽視,輕者可帶來壓力、喚起大家的警覺;重者則會使人在就業面前驚慌失措,感到無所適從,甚至對就業產生恐懼。“如果長期處于過度焦慮的驚恐狀態,容易造成生理失常或產生焦慮性神經癥。”他提醒說。“大學生應該理性面對就業,做好自我定位和職業規劃,有目標地加強學習。”尹鄧安強調,扎實的專業功底才是找工作的根基,同學們即使焦慮也不能舍本逐末,丟掉上課的時間去跑招聘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