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人如何逃離“越跳槽越窮”的怪圈?
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曾說,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是變化本身。
這句話,尤其適用于職場。
據統計,美國人平均每四到五年就會跳槽一次;如果是25-34歲的年輕人,平均每三年就會跳槽一次。
中國人當然不甘示弱——根據LinkedIn發布的《中國職場人士跳槽報告》,大部分中國人平均工作一年半就想跳槽。
碰巧,上周接到了一家獵頭的電話,說某機構缺人,問我有沒有興趣。聽完對方報出的薪酬,我忍不住流了一地口水。
最后,我還是跺跺腳,把電話給掛了。
畢竟,是跳槽不是吐槽,不能亂來。
珍妮.布萊克(JennyBlake)是Google“職業導師計劃”的創始成員。在Google工作的五年間,她為1000多名員工提供了職業培訓與指導。
其中,有大學剛畢業的初級員工,有經理級別的資深員工,也有總監級別的高級管理人員…無論是誰,都無一例外遇到過職業的瓶頸期。
瓶頸出現的原因五花八門:薪酬待遇、公司政治、缺乏挑戰…但突破瓶頸的過程卻驚人地一致:
“他們充分利用了現有的經驗、興趣、優勢,有計劃地爭取到新的職業機會,沒有人是一蹴而就。”
基于觀察和研究,珍妮總結了一套“職業轉型(CareerPivot)”的方法論。
其中“Pivot”一詞,除了是創投圈的高頻詞(意為:商業轉型),還是籃球的專業術語,意為:以一只腳為中樞腳轉動身體、改變方向的動作。
珍妮對“職業轉型”的解釋,更接近籃球里的“Pivot”:
“你應該一只腳穩扎在地上,另一只腳移動試探,尋找新的職業機會。”
離開Google之后,珍妮于16年9月出版了新書《轉型(Pivot:TheOnlyMoveThatMattersIsYourNextOne)》,后被美國知名媒體“商業內幕(BusinessInsider)”評為2016年20本最佳商業書籍之一。
書中,珍妮把“職業轉型”系統性劃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打基礎(Plant)
價值觀:確立自己的行為準則
愿景:寫下一年之后的理想職業狀態
優勢:重新審視自己的長處
財務狀況:手頭資金是否充足
第二階段:尋覓(Scan)
連接:誰可以成為你的導師和貴人
學習:是否擁有轉型下一階段必需的技能
辨識度:你最獨特的價值是什么?是否具有個人辨識度
第三階段:試驗(Pilot)
識別:可以做哪些小規模的職業轉型嘗試
執行:嘗試得到了怎樣的數據和反饋
評估:哪些成功了,哪些失敗了?如何能更加與眾不同
第四階段:啟動(Launch)
發起:何時做出正式轉型的決定?決策的標準是什么
抗擊挫折:理性面對挫折,化劣勢為優勢
如果以上描述太過抽象,也可以這么理解:
首先,進行系統性自我定位,審視自己:
哪些地方做得好?
對哪些領域感興趣?
未來的理想狀態是怎樣?
接下來,找到自己的“元能力”,即那些根本性的深層能力,它們可以孵化、衍生、發展出更多的具體能力。
比如,有人的“元能力”是寫作,他們天生對文字敏感,善用書面語言表達。以此為主干,他們可以開枝散葉出更多的能力,如傳播、品牌、公關、營銷等。
有人的“元能力”是與人溝通,他們天生雄辯,善于交流。在此基礎上,他們可以衍化出演講、社交、商務談判、教育培訓等能力。
明確了目標,找到了專長,下一步是試探新的職業方向。
比如,對自媒體行業感興趣,可以先嘗試為媒體供稿,或運營個人微信公眾號。等積累了一定經驗和影響力,再重新評估是否要投身于新的事業。
如果新的職業方向不合心意,即便抽身離開,風險也完全可控;如果確定轉型,則要評估自己的資金儲備是否足夠、時機是否合適,等等。
做決定之前,一定做好充分考量。一旦做出決定,就不要再有任何猶豫。
鮑勃.高爾(BobGower)是某大型企業的商業咨詢師。除了為客戶提供商業咨詢,他業余時間還有一項特殊愛好:為新手夫妻提供“束縛性愛課程”指導。
不過,鮑勃并沒有想好是否真的要改行。于是,他先進行了一系列小規模測試。
他搭建了一個簡易網站,并制作了一份《束縛性愛指南》電子文檔,通過在Google投放廣告來吸引流量。
鮑勃的計劃如下:
通過廣告和網站吸引用戶,感興趣的讀者會收到免費電子文檔;
電子文檔內附有鏈接,會把用戶導入Facebook群組。如果用戶數夠多,鮑勃會出版一本電子書,放在亞馬遜上銷售;
如果用戶反響足夠熱烈,他會開設線上課程,并撰寫更多的書。
如果鮑勃不想做了,他只會損失少許的金錢和時間;但如果每一步都成功了,他便可以投入更多的資金和精力。
最終,鮑勃還是決定放棄了——不是因為做得不夠好,而是在做的過程中,他發現這件事只適合作為業余愛好。相比“捆綁游戲”咨詢師,鮑勃還是希望當個商業咨詢師。
做重大決定之前,給自己留一些閃轉騰挪的余地,煩惱會少很多。
布萊恩.瓊斯(BrianJones)是某大型科技企業的高級工程總監。10年之后,工作已經失去了挑戰,于是他打算換個環境。
通過自我定位分析,布萊恩梳理出了下一步的職業方向:到家鄉附近的小型科技企業擔任技術負責人,幫助企業在市場上快速成長。
于是,當老家某科技初創公司尋找高級技術副總裁的時候,布萊恩毫不猶豫地接受了對方的邀約——10年經驗積累了極強的職場競爭力,布萊恩不必擔心轉型之后的待遇和職級。對他來說,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這套方法論,也適用于組織內部的轉型。
肖恩.亨利(ShawnHenry)加入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的時候,只是一名初級文件管理員。在FBI工作的26年,他從內部轉型了13次——每次內部出現新崗位,他都會積極尋找機會,不斷積累自己獨特的競爭力。
努力終有回報,肖恩在新興的網絡犯罪領域找到了自己的定位,逐漸建立起不可替代的專業優勢。到肖恩退休的時候,他已經是整個FBI的第三號人物。
毫無疑問,職場轉型已經成為新常態(NewNormal)。
發布時間:2021-03-18 作者:大學生新聞網來源:大學生新聞網 瀏覽:
- 員工的職場法則
- 老板寵愛的都是那些立即可用并且能帶來附加價值的員工。一位“前輩”曾經指點,老板在加薪或提拔時,往往不是因為你本分工作做得好
- 04-26 關注:14
- 2022年四個轉變心得體會范文精選
- 今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動“四個扎扎實實”重大要求落地生
- 04-26 關注:15
- 新人入職的職場法則
- 很多新人進入職場之后,認為職場上的人要以誠相待,以心交心,和職場上的人交朋友,然而,職場其實是利益場,大家來職場是為了獲得利益
- 04-26 關注:14
- 2022年樂于助人美德少年事跡材料
- ***,男,11歲,鐵力市第一小學五年三班學習委員,現任學校少先隊副大隊長。小小年紀,就以良好的思想品質,優異的學習成績,全面發展
- 04-25 關注:13
- 有關職場法則的電影
- 或許你會覺得這是部喜劇片,但當你帶著初入職場的人的心態來看,就可以換個角度看懂這部片了。里面也反映了初入職場應有的心理準備。
- 04-25 關注:16
- 2022年小學生美德少年事跡材料
- 生活中她總是在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踐行著她的座右銘:“幫助別人,就是快樂自己”。班里住校生小麗同學的生活費不夠了,她聽說后
- 04-25 關注:11
- 女性職場法則規則
- 女人在職場,美麗者是奇葩,是錦上添花,當大多數的我們不具備美貌時,我認為大方的氣度和得體的舉止非常重要。
- 04-25 關注: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