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大學生越來越看重能力的培養(yǎng),和經濟上的獨立,似乎最開心的莫過于獨自掌握"財政大權"了,但要支出首先就要有收入,已經長大成人的大學生顯然不愿意僅僅依靠父母的"資助"。課外時間,很多學生都會選擇做兼職工作。
馬克思恩格斯的辯證唯物主義中的辯證法部分,說到,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要堅持兩分法,兩點論,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問題。的確,大學生兼職,同樣既有利又有弊。
目前在校的大學生中,80%以上有兼職的需求。兼職成為了很多大學生課余鍛煉自己能力掙點外快的主要方法。由此引發(fā)出一個關于大學生課外兼職究竟利大還是弊大的問題。
就目前來說,兼職打工的現(xiàn)象已經不再僅僅只是出現(xiàn)在經濟情況比較困難的學生身上,學生打工也不再是賺取生活費那么簡單。現(xiàn)在的大學生之所以如此熱衷于兼職,主要出于兩方面考慮:一方面是目前的社會環(huán)境,大學生就業(yè)壓力太大,很多人希望通過打工取得工作經驗,以此來培養(yǎng)自己的能力并為將來更好地走上工作崗位做準備;另一方面是由于現(xiàn)代大學生的心態(tài)已經跟以前的大學生有了很大的區(qū)別,他們自立的意識很強,希望用自己的勞動來賺取酬勞,以取得一定的"經濟獨立"。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現(xiàn)象也是社會的需求造成的,現(xiàn)在的單位在招聘時往往會要求應聘者有相關的工作經驗,甚至以此作為招聘畢業(yè)生的一個門檻,這就導致許多學生在讀書的時候,努力使自己從學生的角色向社會人的角色轉換。因為這些都和未來的就業(yè)前途掛鉤,所以學生對于兼職的熱情自然就空前高漲,哪怕報酬并不是非常豐厚,他們有些人也會不惜耽誤學業(yè)而選擇去打工。
許多大學生選擇兼職,是有其道理的。
拋開賺錢不說。兼職時,可以培養(yǎng)交際、處事等方面的能力。人是鍛煉出來的,兼職可以讓人早得到鍛煉。早出爐,早得到真金。以后找工作,關鍵是個人能力起決定性作用。雖說大學生時間少,但時間如海綿中的水,去擠就會有。兼職能較早地接觸社會,更清楚地認識社會,這樣就可以更好地適應社會。兼職可以認識到社會的復雜性,同時也可以體味生活的艱辛。現(xiàn)在招聘首先問你是否有工作經驗,文憑只是敲門磚而已。兼職可以利用課余時間鍛煉自己的能力,兼職的人比沒有兼職的人更成熟,更能適應社會。競爭是殘酷的,只有不斷地充實、鍛煉自己,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如果只學好專業(yè)知識而沒有實踐能力就會出現(xiàn)高才低能。
根據量變質變的互變關系原理,要求人們要堅持適度原則,使事物根據需要處于一種穩(wěn)定的狀態(tài),所以,我認為,只要適度,兼職是件好事。
社會上,對大學生兼職的看法并不是統(tǒng)一的,也有很多人并不支持大學生兼職。
的確,大學生時間少,如果不抓緊時間,則學不到扎實的基礎知識。還有,大學生所要參加的活動很多,如果兼職,則精力不夠,進而影響學業(yè)。大學生出去兼職,多數(shù)人干的是粗活、累活。再說我們還小,不應該過早認識社會黑暗的一面。雖然兼職時,可以培養(yǎng)交際、處事等方面的能力,人是鍛煉出來的,大學生兼職的目的是鍛煉自己,兼職可以讓人早得到鍛煉,但有些同學沒有經驗,容易上當受騙,還有一些同學認為兼職可以賺錢,進而荒廢學業(yè)。能力的鍛煉固然重要,但我們做事情要權衡利弊,經過慎重考慮后再做決定。大學生畢竟應該以學習為重,兼職是次要的,不要一味地兼職而荒廢學業(yè)。我們的主要任務是學習。
現(xiàn)代社會競爭激烈,需要綜合型的人才。但這種人才是建立在專業(yè)知識基礎很棒又能廣泛涉獵具有多種實踐能力的人才。而不時那種空有一身“實踐能力”卻無理論知識的所謂的“綜合型人才”。連自身的專業(yè)知識都沒掌握好又怎能算一個合格的人才呢?時下許多大學生紛紛加入兼職大軍,甚至許多大一新生也不甘人后,頗有泛濫之勢。在高高兼職的同時還美其名曰:“增加社會經驗,培養(yǎng)綜合能力”事實果真如此嗎?其實未必!
大學生兼職的利與弊其實就是一對矛盾,究竟誰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誰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究竟利大與弊,還是弊大與利,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其實大學生兼職的利與弊是相對而言的,如果注重過程,則利大于弊,如果注重結果,則弊大于利。另外,我們在兼職的同時應注重自己的專業(yè)知識,要在不影響自己學業(yè)的前提下兼職,才能獲得學業(yè)與社會實踐能力的雙豐收。
大學生兼職利與弊
現(xiàn)在,我的周圍有很多同學在做兼職。看到他們忙忙碌碌的身影;看到他們賺錢后的喜悅;看到他們因被拖欠工資而抱怨的愁容與憤怒;再看到他們因勞累而上課無精打采的樣子……我不禁想:大學生做兼職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利弊何在?折,表示我們成熟了,也表示我們與真正的社會又走近了一步。踏入社會需要能力,這樣才能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有立足之地,因此,現(xiàn)在的大學教育將實踐放到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這種實踐就是要學生學會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將來的工作中,在這種社會要求下,許多大學生選擇做兼職來增加自己的實踐經驗。在我看來,大學生做兼職,不僅能開闊視野,積累些社會經驗,而且還能勤工助學,賺些錢補貼家用。這是一舉兩得的好事,但是在他們得到這些的同時又失去了什么?就像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一樣,大學生做兼職的弊端又何在?
有些人剛進入大一,就想到大四畢業(yè)之后如何就業(yè),因此為了有實踐經驗,他們大一就跑出去做兼職。可是,等到他們回頭看自己的大學時,有沒有想過除了實踐經驗,在大學的課堂上還學到了什么?有沒有好好珍惜自己的大學時光?有沒有好好利用人生中最好的學習時光?其實,在我看來做兼職最大的困難就是與學業(yè)發(fā)生沖突。做兼職,大學生的體力精力消耗較大,投入相當多的時間,上課打瞌睡,無精打采。甚至有的人逃課做兼職,實踐經驗有了,可是課堂點名卻找不到人。這是一種本末倒置的做法。因此,在大學期間如果經濟條件可以的話,還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上比較好。
許多大學生缺乏社會經驗和閱歷,警惕性不高,在兼職廣告滿天飛的情況下,看到條件優(yōu)厚的兼職廣告就往里鉆,而不了解具體的工作情況。別有用心者也正是利用了大學生們急于實踐的心里,給出相當有厚的條件吸引大學生“上鉤”。在我身邊就有一個這樣的例子。一個同學從宣傳欄看到做家教訪問員的兼職廣告,條件很誘人:一周之內訪問10個人就可以拿到350元,如果沒有達到10個人,就按每個人20元計算。同時如果這個工作不合適還可以安排別的工作。在交了50元押金之后,滿懷信心的去做卻得不到別人的信任,沒有做成。給介紹的第二份兼職是幫別人推銷婚紗攝影,但是幾乎沒有人看一眼,這讓他覺得很沒“面子”,很受打擊,費了那么多時間和精力,一分錢也沒有賺到,最后50元報名費也打了水漂。還有一部分大學生認為兼職只是一個短期工作,沒有必要簽協(xié)議,因此只是與對方達成“口頭協(xié)定”之后就開始“埋頭苦干”,卻不想如果對方不認賬了,自己就成了“廉價勞工”“免費勞力”。還有一點讓人感到憂慮。有的大學生在賺了錢之后,生活上過多的講究物質化,搞攀比,更嚴重者甚至會就此墮落下去,學業(yè)上不思進取,將自己最寶貴的時光白白浪費掉。
在當前兼職市場魚龍混雜,真假難辨的情況下,由于信息的不對稱,大學生往往處于弱勢地位,受了欺詐之后卻投訴無門。因此,我認為有關政府部門不妨將兼職規(guī)范化,加強監(jiān)管力度,切實保障大學生兼職權益不受損害。同時大學生做兼職,必須認清自我,端正態(tài)度,分清利弊,擇善而從之大學生兼職調查報告。
一段時間以來,大學生兼職尤其是女大學生兼職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有多少大學生在做兼職?大學生最喜歡做怎樣的兼職?
日前,華中科大一學院針對大學生兼職,在校內展開了調查。結果顯示:有26%的大學生正在做兼職,大四學生的兼職率更是高達41.2%。另外還有82%的未兼職者表示只要工作適合就愿意去做。
據另一項調查顯示,在校大學生兼職的男女生比例基本持平,女生相對略高。女生的兼職主要以傳統(tǒng)的家教為主。但近年來,做酒店、咖啡館等餐飲行業(yè)的服務員的比例逐年增加,而且做娛樂場所服務員、領舞小姐的也大有人在。在武漢、北京、廣州等大城市,花樣繁多的各種陪類兼職(“陪聊”、“陪玩”、“陪唱歌”……)開出的條件都非常誘人。
除了少數(shù)同學是在學校的公司或其他機構兼職外,大部分同學兼職的地方是在學校外的個私企業(yè)或來往人口相對雜亂的場所。男生兼職則以調研、促銷等兼職為主。
一般說來,大學生打工兼職盡可能選擇與自己所學專業(yè)對口或是相聯(lián)系的崗位。但是,除了IT專業(yè)及與此相關的專業(yè)的大學生的兼職與專業(yè)聯(lián)系緊密,翻譯、導游(女生居多)等較具挑戰(zhàn)性和社會交際技巧的工作受大學生的歡迎外,更多的大學生兼職隨意性都很大,往往是有事干就行。
兼職目的,大學生兼職打工的目的有很多,但期望在打工中鍛煉自己,獲取部分資金收入則是他們最基本
作者:
兼職企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