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元慶1986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1989年在中國科技大學取得計算機專業碩士學位,同年進入聯想集團工作。1994年,出任聯想微機事業部總經理;1995年,出任聯">
楊元慶 - 概述
楊元慶1986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1989年在中國科技大學取得計算機專業碩士學位,同年進入聯想集團工作。1994年,出任聯想微機事業部總經理;1995年,出任聯想集團助理總裁;1996年,晉升為集團副總裁;1998年,任集團高級副總裁兼聯想電腦公司總經理。2000年,任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兼聯想電腦公司總裁。2001年,成為聯想集團總裁兼CEO。2004年12月8日,出任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為國家高級工程師,享受政府專家特殊津貼,同時為中華全國青年聯合委員會委員,中國企業家協會理事,中國科技大學客座教授。1998年被評為“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1999年獲得全國青聯授于青年的最高榮譽——“中國五四青年獎章”。在《亞洲周刊》的推進亞洲發展的20名千禧英雄中,作為兩名中國大陸代表之一入選;2001年6月,獲得“商業周刊”亞洲版評選的“亞洲之星”稱號。
楊元慶對聯想和中國信息產品制造業的突出貢獻,曾先后榮獲“1993年中國科學院(北京地區)優秀青年”稱號,1994年北京市“青年科技企業家之星”獎提名獎,1996年第二屆中國優秀青年科技創業獎,1997年中國科學院十大杰出青年等一系列獎勵,1998年榮獲第三屆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稱號,1999年5月光榮獲得“中國五四青年獎章”,同年在《亞洲周刊》的推進亞洲發展的20名千禧英雄中,作為兩名中國大陸代表之一入選;2001年6月,獲得“商業周刊”亞洲版評選的“亞洲之星”稱號。2003年被中國媒體評為2002年度十大明星企業及十大最具價值經理人之一。2004年,楊先生入選“2004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2005年被《財富》雜志亞洲版評為“亞洲最具影響力的25位商業領袖”。2006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08年,被《財富》中文版評為“2007年度中國商人”,成為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
楊元慶 - 個人簡介
現任中旭商學院高級講師,2001年4月,時年37歲的楊元慶正式出任聯想集團總裁兼CEO。 3年后的今天,多元化遭受重挫,回歸PC主業,20歲的聯想不得不開始帶有沉重意味的紀念與思考,與此同時,楊元慶的"執政"能力亦面臨現實考問。
楊元慶1986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1988年在中國科技大學取得計算機專業碩士學位。1989年進入聯想集團工作;1994年,出任聯想電腦公司總經理;2001年,楊元慶出任聯想集團總裁兼CEO。2004年12月8日,出任聯想集團董事長。
楊元慶為國家高級工程師,享受政府專家特殊津貼,同時為中華全國青年聯合委員會委員,中國企業家協會理事,中國科技大學客座教授。在《亞洲周刊》的推進亞洲發展的20名千禧英雄中,作為兩名中國大陸代表之一入選;
2001年6月,獲得“商業周刊”亞洲版評選的“亞洲之星”稱號。楊元慶為國家高級工程師,享受政府專家特殊津貼,同時為中華全國青年聯合委員會委員,中國企業家協會理事,中國科技大學客座教授。
1998年被評為“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
1999年獲得全國青聯授于青年的最高榮譽——“中國五四青年獎章”。在《亞洲周刊》的推進亞洲發展的20名千禧英雄中,作為兩名中國大陸代表之一入選;
2001年6月,獲得“商業周刊”亞洲版評選的“亞洲之星”稱號。
楊元慶 - 職業生涯
1986年,楊元慶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機專業,同年進入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部深造。1989年,楊元慶進入聯想集團。 1991年楊元慶任聯想集團CAD部總經理。自其上任后,該部的經營額每年均以超過100%的速度增長,多次獲得美國惠普公司“全球最佳代理獎”。1994年,楊元慶出任聯想電腦公司總經理。在其帶領下,當年聯想自有品牌電腦銷售出4.2萬臺,躋身于中國市場三甲之列。楊元慶也因此被中國各界譽為“銷售奇才”、“科技之星”。時年楊元慶29歲。 1995年,楊元慶任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聯想集團執委會副主席,成為聯想集團決策層核心成員,是年聯想電腦以超出130%的速度增長,
以年銷售10.5萬臺穩居國內市場前三名,成為國內電腦市場銷售前5名廠家中唯一國產品牌電腦產品。 1996年,楊元慶領導的聯想電腦公司取得中國PC機銷量第一名,同時拓展了自有品牌產品線,向服務器產品方向、向筆記本電腦產品方向投入了研發、制造、銷售資源。 1997年,聯想電腦繼續位居中國市場PC銷量第一,并代表中國品牌首次進入亞太六強。 1998年,聯想電腦躍居亞太市場第五(不含日本),這是亞太前十位廠商中唯一一家持續5個季度市場份額和排名都攀升的電腦廠商。1998年聯想制造的第一百萬臺電腦下線。
2000年,楊元慶人聯想電腦公司總裁,聯想電腦銷量達到262萬臺,再次奪得亞洲(不含日本)銷量第一,筆記本銷量11萬臺,連續5個季度蟬聯中國市場第一。產品線進一步豐富,自有品牌產品已經發展為包括計算機板卡、電腦整機、服務器產品、筆記本電腦產品、信息家電產品、數字助理設備、消費電子產品、數字輸出產品、信息增值服務在內的幾乎所有的信息前端設備及部件。1999年到2001年間,楊元慶先后就因特網對以電腦為代表的信息產品的影響,對伴隨著因特網而來的電子商務對傳統制造業各個環節的沖擊進行了深入的、有指導意義的分析研究工作,這一段時期的思想與實踐成果主要體現在楊元慶的《信息產業的第三次變革》 、 《聯想、與中國電子商務一起成長》等重要講話中。楊元慶認為,互聯網時代給了中國企業(無論是傳統企業還是IT企業)一個跟上世界步伐的絕好機會。基于這思想,在2001年4月20日的聯想誓師大會上,楊元慶鄭重宣布了聯想未來幾年發展的戰略,即聯想未來的定位:高科技的聯想、服務的聯想、國際化的聯想。
楊元慶 - 集團總裁
在聯想2000財年誓師大會上,柳傳志將深藍色的聯想旗幟正式授給了楊元慶,伴隨著這位締造聯想傳奇的第一代導演正式謝幕的是:年輕的楊元慶開始登上聯想的歷史舞臺。此次的重心轉移,被香港《信報》當時視為“以楊元慶為首的管理層已獲市場接受,聯想開始真正地進入‘后柳傳志’時代”。楊元慶將面對的是一個從來不曾遇到的局,對這個局的正解不僅僅來自對手,更來自公司上下無時無刻傳遞出的壓力。對于楊元慶來說,這一次是他事業中一次重大變化,而對于聯想而言,這一次變化是決定聯想命運的第三次戰略選擇中一個必然結果:聯想按自有品牌和分銷代理兩大核心業務分拆為新的聯想集團和神州數碼集團。 在“柳傳志時代”由于開拓PC業務,力挽狂瀾救聯想于危難的楊元慶從幕后走到了臺前,有機會最大限度地在聯想釋放自己的能量。
1995年中國PC產業到達第一個鼎盛時期時,聯想集團在中國500家最大工業企業中排名第56位,負責個人電腦業務的楊元慶成為聯想的關鍵力量。習慣了在聯想做業務一直高歌猛進的楊元慶,一如既往地為自己定了很高的標準,2000年,楊元慶提出了聯想的第一個“3年規劃”,將業務劃分為消費IT、手持設備、信息服務、企業IT、IT服務和部件/合同制造6大業務群組。對所有這些業務楊元慶定下的目標是:在2001財年將實現260億的營業額,在三年規劃內,聯想的年增長率將達到50%,利潤的年增長率將達到40%,到2003/4財年終止,整個聯想集團的營業額將達到600億。實現這樣一個目標無疑會將聯想演變成中國IT產業中頂級的巨無霸企業,通過這個目標人們還是可以看到年輕的楊元慶在執掌聯想后表現出的勇氣,盡管這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根據聯想2003年5月在香港公布的2002/3年的財務數字,聯想在2003年的營業總額是202.3億港元(折合人民幣約214億元),不言而喻楊元慶并沒有實現自己的三年戰略計劃。但是這三年中,已經背負新一代企業領袖的楊元慶頻頻為聯想的大事記上添載歷史,人們還是能夠看出由執行者到戰略家之間的距離在逐步縮短。
楊元慶 - 逆水行船
在IT產業一片蕭瑟、寒風凜凜中,從2001年到2003年,聯想一度跨出符合其身份的幾大步,雖然無法在三年規劃中迅速結果,卻是在廣泛借鑒優秀企業基礎上的聯想式的跨步,對聯想今后的發
展不可或缺,2001年接手聯想之初,楊元慶就曾走訪20余個國際企業,并現學現賣,將心得融入當時的三年規劃之中。聯想在2002年12月份推出以“LegendWorld”命名的技術大會,楊元慶斬釘截鐵地表示自己打造“技術聯想”形象的決心、目的是想改變聯想的“純市場血統”的策略,為數字化的3C融合時代爭得有利的座席。為了“關聯應用”能夠成為最終標準,當“閃聯”成立之后,所有的風吹草動幾乎都來自聯想。將中國電信拉入聯盟陣營之后,聯想試圖迅速完善標準所需要的產業鏈、推廣“關聯應用”、擴大用戶量,最終使“關聯協議”上升為國家標準。為了不讓三年之后,人們提起聯想時只是想到PC,也為了將聯想打造成三星那樣成功的企業,楊元慶三年來在聯想的工作概括起來就是多元化。在楊元慶設計六大業務群組之后,通過收購或者控股,分別利用廈華、漢普、智軟、中望四家公司的力量,聯想的業務也同時進入手機制造業、IT咨詢服務、保險業軟件和電信業系統集成四個領域。從1992年起,聯想先后在歐洲和美國成立了7家海外分公司,但遠沒有涉及國際化問題,2003年4月借助lenovo換標之際,楊元慶將國際化的聯想列為發展之重。至此可以說以“科技、服務和國際化”為特征的聯想布局已現雛形。 對于楊元慶來說,真正的難題在于怎樣將這套戰略執行到底,從成為媒體關注人物之后,楊元慶所做的留給人的印象遠比他所說的更深刻。怎樣將已經進入的四大領域連成一體,最后通過服務形成一套綜合的市場解決方案,這種整合,與其說考驗著聯想的研發能力與執行能力,不如說考驗著楊元慶對聯想方向的把握能力。
2004年以來,關于聯想業績的批評不絕于耳,原因是聯想的營業額在200億港元處止步,沒有實現楊元慶為聯想定下的三年600億港元的目標。曾經長期高速增長的聯想進入長達兩年的“膠著”狀態,遭遇了成長過程中的天花板。楊元慶在寫給員工的信中,措辭強硬地提醒員工“為什么三年沒有足夠做好,為什么聯想失去了激情,失去了如狼似虎的野心?”同時還總結了自己領導的這三年來的不足,“對高增長和多元化的過分追求與有限的能力和資源不匹配,以至于造成聯想業務的廣種薄收”。同是他坦言三年的業務里面有非常多的坎。無論是橫向發展(多元化),還是縱向發展(國際化),對企業都有數不清的艱難困苦。且不說多元化,先說二元化。當業務從一元變成二元,就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其中能讓聯想學會如何移植核心競爭力,如何建立尚不具備的核心競爭力等等。再談國際化,難度就更大,但這個坎非邁過去不可。如果不邁的話,就不是能否做成國際品牌的問題,而是能否生存的問題。對聯想而言,在發展不同階段中有時候能夠堅守就是一種不易,不管怎樣現在給楊元慶領導的聯想時代第一個三年做定論還為時尚早,沒有任何一個企業能夠永遠與資本市場保持和諧,那么惟一的選擇就是堅持自己的方向。這正是楊元慶一貫的風格。
楊元慶 - 老師評價
有人說了解一個人,只要了解他的朋友;了解一個企業,只要了解他的老板是如何評價他的員工。你想了解聯想嗎?那就請你聽聽聯想的創始人、聯想控股主席柳傳志是如何評價他的員工、特別是如何評價他親手培養的CEO楊元慶的。2003年12月18日,聯想在香港舉行的圣誕晚宴上,面對近千名中外來賓,柳傳志登臺演講聲如洪鐘,情滿香江。他的神態就像舊式的老東家,一臉的真誠,一臉的感激。他的講話除了例行的感謝來賓外,還有一席對楊元慶的評價,讓在場所有的人都受到了感動。他說:“在我的心中, 胡錦濤、溫家寶受到尊敬,楊元慶同樣受到尊敬,因為他們都是敢于高舉大旗,迎接困難,不屈不撓,奮勇向前的人。”。“我是喜歡迎接困難的人,一遇到挑戰就興奮,楊元慶更甚于我。楊元慶正在領導聯想集團的管理層認真分析形勢,反復研討制定中期發展戰略。看著他們飽含激情的工作,我對我的年青同事們充滿了尊敬。我們交給他們的只是一個事業的開頭,他們接過的更多的是困難。”
靠自身不懈努力,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僅用十幾年的時間就把聯想做成當今中國IT龍頭企業的柳傳志――中國IT界當之無愧的教父,竟把自己的員工和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放在一起比較;同時,公開承認自己不如他們,實屬難能可貴。虛懷若谷,寬容似海,待人以誠,坦蕩如斯。讓我這個從業20年的“老新聞”的心靈,受到了深深的震撼。難怪當時臺下就有人竊竊私語:如果柳傳志這樣評價我,就是再苦再累我都心甘情愿。難怪,當楊元慶來到我面前碰杯時,在他那張年輕的臉上,除了疲憊以外,我看到更多的是,士為知己者死的堅毅和信心。難怪抽獎時,當臺灣技嘉老板有幸抽到了一個特等獎(價值近30000元的多媒體數字電腦),主動要求再抽一次,一定要把這個獎讓給別人(臺灣人是很講究運氣的,這種難得的運氣被視為是一年好兆頭的開始)。可見還有多少技嘉和聯想已經超越了簡單的商業往來,升華為至交。這正是柳傳志和聯想之魅力所在。望望臺上鬢發霜染的柳傳志,再望望臺下一張張激情洋溢的臉,我突然想到,就在前不久,柳傳志在他父親的葬禮上,追憶慈父以誠信教子時泣不成聲的情景,讓我對中國企業家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敬仰。如果說一個企業的品格是老板品格的再現;如果說,誠信鑄造了今日聯想的輝煌,那么,寬以待人、嚴于律己的柳傳志一定會把聯想帶向更絢麗的巔峰。
楊元慶 - 百煉成鋼
2004年12月8日,聯想收購了IBM的個人計算機業務,與此同時聯想創始人柳傳志把新聯想的重擔完全交給了當時剛剛40歲的“少帥”楊元慶。半年多的時間過去了,2005年8月10日,新聯想公布合并后的首個財報:凈利潤3.57億港元,同比增長6%,集團營業額比去年同期增長234%,達196億港元,原本虧損的IBMPC部門實現盈利。簡單的一串數字向世人說明,在楊元慶的領導下,新聯想已經有了一個好的開始。不是公司資深科學家,也不是聯想創業元老,內斂而穩健的“少帥”楊元慶,從柳傳志手中接過了聯想大旗,也背負起了聯想未來興衰的責任。外表文靜的楊元慶,內心有著和柳傳志一樣的堅定、執著與剛強。過去, 他帶領聯想PC成就了“中國第一”,將來,他能否帶領新聯想成為“全球第一”?
入門三年默默無聞。1988年5月,聯想第一次公開招聘員工。在來自全國的500個應聘者中,楊元慶和神州數碼老總郭為都是這次被錄用的58名員工之一,不過,郭為一進公司就被任命為公關部經理,而楊元慶進公司前三年一直默默無聞。楊元慶入聯想后的第一份工作讓他嘗到了失敗的滋味。他為公司起草的一份代理IBMPC的投標書報價比別人的高了一倍,生意自然泡湯。這讓他體會到了“價格的力量”。三年后楊元慶有了機會。1992年4月20日,柳傳志宣布任命楊元慶成為公司CAD部(計算機輔助設備部)總經理。“代理”讓他一鳴驚人,聯想CAD部代理銷售的是惠普公司的繪圖儀。這時惠普第一個在計算機領域把“分銷”的概念帶給了中國的商家。楊元慶第一次接觸到這一概念并迅速被迷住了。當時,楊元慶帶領著一小隊人馬來到中關村十字路口,朝著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說聲“一、二、三”,然后分頭奔向各自的目標,看見一家賣電腦的商店,就趕緊遞上聯想的名片,告訴人家自己手上有多好的東西,解釋什么叫“代理”。當年,聯想CAD部門銷售業績增加了一倍。兩年后,楊元慶離開CAD部時,它的銷售額從3000萬元增加到了3億元。1994年3月19日,聯想成立微機事業部,有“出國深造”念頭的楊元慶硬被柳傳志勸住了,柳傳志要楊元慶負責聯想微機事業部,并把相關的研發、生產、銷售、物流供應和財務運作大權全部交給了他。“當年想出國留學沒去成,現在成了洋插隊。”十多年后楊元慶以新聯想公司董事局主席的身份舉家遷到了美國,感慨之余,他依然覺得現在是去“深造”,覺得自己對于國際業務的經驗還不太足。
楊元慶 - 教會妥協
柳傳志教會他妥協,現在的楊元慶待人顯得溫文爾雅,其實楊元慶也有過“眼睛里揉不下沙子”的時候。剛過而立之年的楊元慶,認定有理的時候,在天大的壓力下也不肯妥協。這讓聯想的一些老一代創業者不太舒服,以致造成了激烈的沖突。于是,夾在楊元慶及“前輩”們中間的柳傳志,決定讓楊元慶學會妥協。1996年年初的一個晚上,楊元慶和屬下的高級經理奉命來到公司505會議室———聯想很多決定都是在這個房間做出的。正談笑間,大門洞開,柳傳志走進來,坐在楊元慶對面,沒有一句寒暄,劈頭蓋臉一通斥責潑向楊元慶:“不要以為你得到的一切是理所應當的,你這個舞臺是我們頂著巨大的壓力給你搭起來的……你不能一股勁只顧往前沖,什么事都來找我柳傳志講公不公平。你不妥協,要我如何做?”楊元慶本覺得自己該說點什么,但剛說一句便當著眾人失聲痛哭起來。那一夜,楊元慶徹夜未眠。第二天,楊元慶桌上放了一封柳傳志的信,在信中,柳傳志除了坦誠地描述了對楊元慶的看法外,還表示將以“未來核心領導人”的標準要求楊。楊元慶很感激柳傳志當年的一番苦心。在2004年他曾說過這樣的話:“如果當初只有我那種年輕氣盛的做法,
沒有柳總的那種妥協,聯想可能就沒有今天了。”
不堪回首FM365,“FM365”,幾百名員工辛勤工作20個月,聯想花費2500萬美元———這一切換來的只是一個深刻的教訓:在一個領域的成功,并不能確保在另一個領域也能成功。
20世紀90年代末期,當王志東、張朝陽、丁磊這些人的名字和他們所領導的“.com”賺足了眼球時,有一天,楊元慶坐在馬桶上,想出了一個“FM365”的名字———他不希望自己在“時代的大潮”中掉隊。2000年春天,北京展覽館、建國門、中關村、三元橋四個地方都掛起了一幅15米長、40米寬的巨幅廣告,上面寫著:“4月18日,誰為我心動?”當時,這在人們心目中制造了一點懸念:“究竟是誰,他要干什么?”2000年4月18日,謎底揭曉了:“真情互動,Fm365.com”。不過,聯想人在為互聯網事業憧憬時,國際市場已經出現了“.com”熱的退潮。FM365發布之前4天,納斯達克指數一天內狂跌了355.49點。這個“黑色星期五”預示的“網絡泡沫”時代,給楊元慶上了最慘痛的一課。楊元慶事后說:“我在這段時間學到的東西,比過去十幾年里學到的東西加在一起都要多。什么東西能做,什么東西不能做,什么東西雖然很好但是不能現在做,現在已經學會把它分清楚。”2001年11月1日,FM365宣布裁員,這是聯想第一次大規模裁減本土員工。幾個月后,FM365人去樓空。和洋股東溝通是挑戰。2001年4月,37歲的楊元慶正式出任聯想集團總裁兼CEO,他在施政綱領中為聯想定下了“在10年內進入全球500強”的長期規劃。3年半之后,聯想宣布并購IBMPC,離“全球500強”近了很多。新聯想誕生了,楊元慶成了新聯想的董事局主席。“要做好一個董事會主席要面對很大的挑戰。”履新數月,楊元慶感覺肩上擔子很重。“我不僅要對客戶和員工負責,更要對股東和投資人負責。現在我們董事會更國際化,有更多的股東和利益代表在里面。如何和他們很好地溝通,如何給公司制定出一個良好的發展方向,這都是新的話題、新的挑戰。”
楊元慶 - 商業人物
《福布斯》網站撰文稱,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和CEO威廉?阿梅里奧(WilliamAmelio)被《福布斯亞洲》評選為今年的年度商業人物,他們為聯想制定了一項與眾不同的PC戰略,向傳統理念和市場疲軟發起了挑戰。楊元慶和阿梅里奧通常不在中國。記者麗貝卡?巴克曼(RebeccaBuckman)有幸在聯想中國總部采訪了回國參加沃爾瑪公司一次會議和處理公司其它業務的楊元慶,他通常在聯想位于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羅利的美國總部處理公司業務;阿梅里奧則“居無定所”:在新加坡辦公室之外處理業務,飛到國外任何地方,或者待在賓館。幾乎沒有一家企業能夠在今年的經濟蕭條中獨善其身。楊元慶和阿梅里奧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但截至目前的情況表明——包括成功地消化IBMPC業務品牌,聯想的未來是光明的。正如高科技業分析師艾斯拉?高澤爾(EzraGottheil)所說,“他們試圖在兩年時間內走完其它公司五或十年走的路。”他們做得相當棒。楊元慶和阿梅里奧通常不在中國。記者麗貝卡?巴克曼(RebeccaBuckman)有幸在聯想中國總部采訪了回國參加沃爾瑪公司一次會議和處理公司其它業務的楊元慶,他通常在聯想位于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羅利的美國總部處理公司業務;
阿梅里奧則“居無定所”:在新加坡辦公室之外處理業務,飛到國外任何地方,或者待在賓館。